中国汉字听写大会(4我的趣味汉字世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缟衣綦巾 【释义】缟衣:白色的绢制衣服。綦巾:浅绿色 的围裙。“缟衣綦巾”是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也可 用来指代意中人。 【名家解读】在古代衣服的颜色跟人的级别、身 份有很大关系。一般人穿着用葛织成布做成的葛衣葛 巾,不上色。所以凡是衣服有颜色的,其实说明都是 有身份的人。丝织物要染色的话,虽然古代都是用天 然的染料,但是相对来说还是要贵一些的。再有,颜 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象征着阶 级地位,不能乱用。(康震) 【辨析】“巾”是用来擦抹或包裹、缠束、覆盖 东西的小块纺织品。“缟衣”和“綦巾”指的都是丝 织的衣物,不能把“巾”写成“襟”。“襟”指的是 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你知道吗?】“缟衣綦巾”出自《诗经·郑风 ·出其东门》,抒发了男子对意中人忠贞不渝的感情 ,诗中用服饰“缟衣綦巾”来指代人,用色彩来凸显 形象,鲜明而生动,表达了心中深刻的情感。 【字里字外】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受 这种等级制度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也有着鲜明的等 级特征,在衣着等级和服装颜色上都有严格的限制。 《礼记》中对衣着等级有这样的规定:“天子龙 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缥裳。”在服饰色彩方 面,古代服饰始终以正色为尊,正色主要有青、黄、 赤、白、黑五种,而历代所推崇的颜色各有差异。据 《礼记·王藻》中记载,“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 不入公门”。其中的“列采”就是正色服饰,也就是 说没有穿着正色衣服,就不能进入公门。历史上有诸 如“白衣”“皂隶”“黄袍”“乌纱帽”“红顶子” 等说法,其实都是在一定时期内,用特定的服饰及其 颜色代表某种地位和身份的表现。 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明文规定对服饰颜色进行限 制。例如,据《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庶 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 ,官奴、农人为青”。又如,唐贞观年间规定百官朝 服颜色,三品以上朝服为紫,四品、五品朝服为绯, 六品朝服深绿,七品朝服浅绿,八品朝服深青,九品 朝服浅青。 【例句】缟衣綦巾,是古时候家境贫寒的女子日 常的穿着。 蜾赢 【释义】一种寄生蜂。 【名家解读】这个词语在《诗经》中提到过:“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这是古人对自然界观察所得 。当时人们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还 用“螟蛉”比喻义子。而实际上,蜾赢是一种寄生蜂 ,它经常捕捉绿色昆虫螟蛉,并用毒针刺伤后把卵产 在它们身体里,幼虫孵化后就以螟蛉做食物。(张一 清) 【辨新】“赢”通“螺”。螺,本义:软体动物 腹足类。“赢”字下面分别是“月”“虫”“凡”, 具有同样结构的字还有“赢”“赢”“赢”“赢”“ 赢”,要注意区分。 【你知道吗?】蜾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蜂,士 蜂蜜要比一般的蜂蜜更加珍稀。蜂蜜最早记载于《名 医别录》,也称作石蜜或崖蜜,是黑蜂在高山岩石之 问所作,古人发现时以药材记录。 【字里字外】蜾赢又叫“蒲卢”,最早出自《诗 经·小雅·小宛》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说有一种叫蜾赢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不 能有后代,因此只好把螟蛉虫带回窝内抚养,叫那幼 虫变成自己的样子,而成为后代。后人根据这个典故 ,把养子称为“螟蛉之子”。 南北朝时有位医学家叫陶弘景,他治学严谨,不 相信蜾赢无子,决心亲自去寻找答案。他在庭院里找 到一窝蜾赢,经过细心的观察发现雌雄俱全。这些蜾 赢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 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把螟蛉作为幼虫的食物。他 解开了一个谜,螟蛉并不是义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在古代,不能 生育的家庭为传宗接代会收养他人的孩子,一些宦官 和将领也喜爱收养义子,将领收养义子,多数是为了 招揽人才。但在古代,收养义子有着很多规定。唐律 和宋律规定,被遗弃的小孩只要是三岁以下,即使不 同姓也可以收养。但是,如果为了延续宗族而收养养 子的话,就必须遵守“异姓不养”的原则。唐律规定 ,无子的人可以在“同宗”内辈分相当的人中间选择 一个男子收养。如果收养异姓男子,则要判刑一年, 对于提供孩子给收养人的人,鞭笞五十下。 元朝法律虽然也规定“养异姓子者有罪”,但放 宽了要求,规定如果“同宗”之内没有合适的人收养 ,那么同姓的外人也可以收养。如若不然,收养不同 姓氏的孩子,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孩子 要送回到送养人家中。 P6-9
1.《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钱文忠、蒙曼、康震、张一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孟蓬生亲笔撰写,开辟“名家解读”栏目,带读者触摸汉字温度,探寻文化深度。
2.汉字文化全民读本,传统文化国民读物。
3.功能独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精粹内容集结,汉字知识、文化深度延伸。
4.超值奉送:收录大赛权威备考词语。
5.名家推荐:钱文忠、郦波、毛佩琦、蒙曼等文化学者;黄德宽、程荣、刘丹青、江蓝生、李宇明、陆俭明、王宁、孟蓬生、谭景春、张伯江等语言文字专家;胡占凡、李挺、金越、关正文等中央电视台领导及节目导演联袂推荐。
6.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的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好书”;荣获“2014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入选“常州市中学生寒假阅读推荐书目”;图书版权输出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