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享也OK(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希瑟·舒梅克教养新理念系列
作者简介
希瑟·舒梅克(Heather Shumaker),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育儿和幼教方面,她现在是全美知名的演讲家。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著名的《养育》(parenting)、《孕育》(pregnancy)杂志和其他出版物上。她是让低龄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中自由轻松玩耍的倡导者。她的两本作品《不分享也OK》和《不听话也OK》获得广泛的好评。 希瑟目前和家人住在密歇根州北部
内容简介
为何有效? 不同的孩子,成长也千差万别,特别是在小的时 候,差别更大。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喜欢运动,有的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喜爱读书,有的孩子需要不停地喊 叫蹦跳,有的孩子则会待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仔细观察 。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来成长,孩提阶段应 该让孩子在所有方面——情感、社交、体能和认知能 力——都得到成长的机会。 如今,大脑科学家都在强调孩子玩耍的重要性。 他们发现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有助于孩子锻炼社 交能力,增强记忆能力,启迪情感意识,开发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灵活性,增强自控能力;玩耍 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并且在这个世 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美国儿科学会、诸多的医生、心理学家、神经学 家都持相同观点,认为玩耍是培养孩子成长最好的方 法。美国有线新闻网曾经头条发文说:“希望你家孩 子能上大学吗?那就让他们玩耍!”此外,美国国家 公共电台也曾经就“传统游戏培养大技能”做过专题 报道。 精神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其他领域研究者的研 究表明,玩耍是孩子的必需品——缺少玩耍的孩子无 法正常成长。但是父母们却对此持怀疑态度。 一天,在公园里,我听到一位妈妈在诉苦:“我 真为我家孩子担心,他的书包里面没什么练习题,这 样他怎么能达到学前班的要求呢?”不光是这个妈妈 ,很多妈妈都有同样的担忧。“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 字,我是不是应该锻炼他的书写技能?”“……艾希 莉真让我担心,她连10以内的数都会弄混。” 我们的孩子会被落下吗?他们必须为未来全球化 的现代社会做准备吗?事实上,我们根本不需要为此 忧虑。在许多国家(包括文明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大 部分欧洲国家),孩子们都在玩耍。在瑞典、芬兰和 波兰,七岁以后的孩子才开始正规的阅读训练。为什 么在七岁后开始呢?那是因为七岁被认为是孩子“理 性年龄”的开始。在这个年纪,世界各国的孩子都会 经历大脑发育的显著变化。儿童精神学家西奥多·夏 皮罗和理查德·佩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七岁现象” 。在诸多文化中,人们认为七岁的孩子开始具备新的 能力。在芬兰,孩子七岁开始上学,天主教允许七岁 的孩子开始参加圣餐仪式。七岁儿童的大脑已经为正 规学习做好了准备,七岁的孩子会进入一个新的思考 阶段。 在记忆中,我六岁的时候只能看书中的插图。我 不认识字,也不想识字。文字对我来说是很烦的一个 事情。但是我到了七岁就可以独自阅读《夏洛的网》 这本书,并对它爱不释手。一个真正为学习做好了准 备的孩子能很快接受学校里的课程。所以,希望是有 的,只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 但是,孩子现在玩耍的时间远远不够。时光不可 重新审视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育儿观点! 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叛逆法则”的理念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维护儿童的应有权利,满足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 为人父母,很难不遇到那些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无比纠结,但又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孩子喜欢打闹该怎么办?玩耍、识字哪个更重要?如何面对孩子失控的情绪?孩子就是不喜欢跟别人分享该怎么办?孩子总是拒绝别人怎么办?孩子爱说难听话、谎话怎么办?…… 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叛逆法则”,也就是与当下盛行的很多育儿理念相反的一些法则,旨在让家长了解并接受孩子的当下。我们需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当下的交际需求和情感需求上。只有认识到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满足,这才是真正在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基础。 表面上看,这些观点有些颠倒是非,但是,它们在深层次上却又十分合理,因为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以儿童的成长规律为基础的,它们顺应了孩子成长的节奏,真正满足了孩子内心的需求。这些观点也并非作者一家之言,而是综合了众多儿童心理学家、早教专家、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和经验,并且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作者相信,一些法则可以帮助孩子从中获取受益终生的人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