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朋的时光笔记(1)/倾听博物馆
作者简介
朋朋哥哥,14年、3000多场博物馆义务讲解和讲座,他是大家口中的“朋朋哥哥”,一个每每谈到孩子和博物馆,眼睛就会发光的人。很多人评价说,听一次他的讲解,就一定会爱上博物馆。现在,他正在致力于为百万家庭缔造一座“耳朵里的博物馆”。
内容简介
28.冬天的紫禁城有暖气吗 北方人总说南方人冬天不怕冷,南方人总说北方 人冬天不怕冷,可真要是寒冬来了,无论南方人北方 人,没有制暖设备都会扛不住。那么,古代那些生活 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后妃、皇子、公主们是怎么度过 寒冬的呢? 其实,紫禁城里也有暖气,每到农历十一月初一 的开炉节这**,人们就会开始烧炭取暖。 古时候没有暖气片,紫禁城里用的是类似现在地 暖的设备。在很多有人居住的房间的外墙根下,会有 类似坑道的设计,宫殿的外面有地方可以烧炭火,并 且连接着墙壁和地板下面**热气通过的管道,通过 这些管道,温暖就被带到房间里面了。皇帝的卧榻下 面也设有通热气的管道,类似北方农村常见的“炕” 。 既然烧的是炭火,那房间里会有烟吗?不会的, 因为所有管道都是封闭的,不过为了能让这些热气在 通道里不断流动,聪明的古人在房间外的烟道尽头设 计了出气孔,这样,那些不怎么热的烟气就可以及时 排出了。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紫禁城里找找这样的 通风口。另外,紫禁城取暖所用的炭质量特别好,都 是北京周边的硬木烧成的木炭。这种炭不仅热量比较 足,而且不会爆裂,据说还会有香味,所以不用担心 房间里有浓烟,住在里面的人只会觉得既暖和又舒适 。当时的人们会把这种炭锯成一尺来长的段,放在专 门涂成红色的箩筐里面,于是这些炭就有了一个很好 听的名字——红箩炭。直到**,紫禁城外西北方不 远处还有一条街叫作大红罗厂街,当年皇家就是在这 里存放红箩炭的。 但是,并不是谁都能享*到这样温暖的冬天,在 紫禁城里住着的人地位是不一样的,不同身份的人能 用的炭火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偌大的紫禁城里,谁来负责烧炭呢?明代负责烧 炭的部门叫作惜薪司,它下面还有三个小部门,一个 负责安装火炉、运送柴炭,叫作热火处,有52个人; 一个管理柴炭的分配,叫作柴炭处,有27个人;还有 一个负责点火烧炕,叫作烧炕处,也有27个人。仔细 算来,一共要有一百多人给皇帝家烧暖气呢!如果再 加上每个宫殿里面负责烧火盆的服务人员,人数可就 *多了。 转眼又到冬天了,你家今年的暖气热不热呢? 29 紫禁城里的通行证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 那么当时人们出入紫禁城的通行证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就来说一说。 你去紫禁城游玩,一定会发现那里有许多道门。 这些门当年都由专门的侍卫把守,每天晚上各处的侍 卫都要把门锁好。紫禁城分为外廷与内廷。外廷也叫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仪式的重要场所。在紫 禁城里,以乾清宫为界,往南代表“国”,往北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