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

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
作者: [日]滋贺秀三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
ISBN: 9787214277008

作者简介

作者: 滋贺秀三(1921—2008),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法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日本学士院院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学术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传统中国家族法的体系性复原、历代法典的考证性研究、传统中国审判形态的实证性与原理性研究。代表作有《中国家族法原理》(创文社1967年,1969年获日本学士院奖)、《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创文社1984年)、《中国法制史论集——法典与刑罚》(创文社2003年)、《清代中国的法与审判续集》(创文社2009年)等。 译者: 熊远报,生于湖北仙桃,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1年获东京大学博士(文学)学位,现任早稻田大学教授,2015—2017年曾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城市史,著有《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汲古书院2003年)、《中世后期东亚的国际关系》(合著,山川出版社1997年)、《传统都市》4(合著,东京大学出版会2010年)、《18世纪北京的城市景观与居民的生活世界》(东京大学《东文研纪要》第164册,2013年)、《在互酬与储蓄之间——传统钱会的社会经济学解释》(《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6期)等。

内容简介

滋贺秀三先生是日本中国法史泰斗,他一生倾注精力较多的研究是传统中国的家族法和审判法。这些研究所涉及的,并不是那些名人和英杰的历史活动,而是生活在往昔中国社会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本书中,滋贺先生重视“情理”概念,力图阐明传统中国的法官在进行审判的时候,“应该以什么为重”这样的问题。关于民事审判中法源的考察、诸如“判决确定力观念的不存在”等论断,对法史学界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