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韬略/韬略平天下
作者简介
赵国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会长。出版有《中国兵学史》《皇位更迭》《中国谋略事典》《孙子兵法辞典》等作品。
内容简介
平衡外交 战国前期,周王室虽然以“天下共主”的名位, 还能对各国诸侯指手画脚,但因直接统治的地域缩小 ,已经不具备控制诸侯国的能力,甚至连用以自卫的 力量都不够。公元前367年,韩、赵两国趁周王室内 乱的机会,把周王室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王室 对诸侯国来说,就越发显得无足轻重。因此,到了战 国中期,随着各国诸侯纷纷称王,在名义上也与周天 子平起平坐,周王室沦人更糟糕的境地。幸亏有一帮 谋略之士,奔波于诸侯国之间,才使得周王室摆脱一 次次危难,得以延续近百年。 颜率保鼎 周显王姬扁在位时,秦惠王发兵进逼东周国都洛 邑(今河南洛阳),企图夺取九鼎。周显王为此很忧愁 ,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颜率说:“君王不必担忧 ,请让我往东走一趟,去求救于齐国。”周显王当即 答应。颜率赶到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觐见齐威王 说:“秦国太不讲道理,出兵进逼东周,还想索要九 鼎。东周君臣在朝廷上想尽一切办法,一致认为把九 鼎给秦国,不如送给贵国。照说保护危亡的国家,就 会赢得好的名声;得到九鼎,就拥有了最贵重的宝物 。请大王考虑一下。”齐威王听了,十分高兴,立马 发兵五万人,任命田忌为主将,前去援助东周,迫使 秦兵撤退回国。 秦军撤退后,齐威王想要迁走九鼎,周显王又焦 虑起来。颜率看到这一情景,就对周显王说:“君王 不必担忧,请让我去齐国解释一下。”于是,颜率再 次来到临淄,觐见齐威王说:“周王室倚仗贵国的信 义,才使得君王父子相安无事,因而愿意献出宝鼎, 不知贵国想要从哪条路线把宝鼎运过来呢?”齐威王 说:“我想向魏国借道。”颜率说:“不行。魏国君 臣也想得到九鼎,曾经在晖台和少海谋划过,这已经 很久了。九鼎运进魏国,肯定拿不出来。”齐威王又 说:“那我就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不行。楚 国君主也想得到九鼎,曾经在叶庭之中谋划过,这也 很久了。九鼎进入楚国,肯定也拿不出来。” 齐威王经这么一说,也说不准怎样运回九鼎,就 问颜率说:“那我从哪条路线才能把九鼎运回来呢? ”颜率回答:“周王室也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呢!九鼎 不像醋瓶、酱坛之类的东西,可以揣在怀里、提在手 上,带到齐国,也不像鸟雀聚集、乌鸦飞翔、兔子跳 跃、骏马奔驰那样,可以径直冲到临淄。从前,周武 王讨伐殷纣,得到这九鼎,每口鼎用九万人拉,九鼎 就需要八十一万人,此外还要准备可供调配的士卒、 仆役及所需器械、服装等。现在大王即使有这么多人 ,但究竟从哪条路线运过来呢?我暗自替大王担忧。 ”齐威王听出了话外之音,就责怪颜率说:“你多次 来齐国,还是不肯给九鼎啊。”颜率连忙答道:“实 在不敢欺骗贵国,请赶快定好运送九鼎的路线,周王 室正等着搬迁九鼎呢!”齐威王找不出合适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