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南书院讲演录(第一辑)
作者简介
恒南书院,以“身心性命?内修外用”为创院宗旨,以传承南怀瑾先生思想教化为己任,将教学、实践活动、出版等多种形式融于一体,并结合科学,提升身心性命的认知、调御之研究,以示继续奉行南怀瑾先生遗志,为弘扬南怀瑾先生思想教化、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而努力。 建院以来,一直以南怀瑾先生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为主旨,不定期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活动等,南怀瑾先生逝世后,每年都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 收录文章作者: 杜忠诰:书法家 教授 薛仁明:作家、学者 薛仁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 马宏达:南怀瑾先生前秘书 古国治:南怀瑾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群学书院副院长 樊英:北京桂鑫慈善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 李慈雄:斯米克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恒南书院院长 萧永瑞:美加集团总裁、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董事长、武汉市台商协会会长 宗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 林德深:医学博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香港养和医院医学遗传中心主任
内容简介
人格教育的重建 谈到人格教育,南老师说:“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中国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人如果做不好,讲什么**、科学、自由、法治、人治、德治,乃至环保、团结、**等等。理想都很好,可是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因为事情是人做的。”他也讲到目前整个现实社会的问题,他说现在整个社会大众没有人生观,都在随波逐流,因为没有人格教育,“真正懂得人生、理解自己人生目的与价值的,有多少人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讲到人生的价值,我现在年纪大了,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话,我说人生是‘莫名其妙的生来’——我们都是莫名其妙地生来,父母也莫名其妙地生我们,然后‘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样做一辈子的人,不是很滑稽吗?”但是很多人就是如此,几千万、几亿人、几十亿人就这么活着,莫名其妙的活着,无可奈何的活着,就是这样。所以南老师说:“我发现现代许多人,甚至到六七十岁,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我常常问一些朋友,有的很发财,有的官做得大,我说你们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吗?他们回答,老师你怎么问这个话?我说是啊!我不晓得你们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啊!譬如你们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人生的两个典型。发财的呢?我也经常问,你们现在很发财了,你究竟这一辈子想做什么?可是我接触到的发财朋友,十个里头差不多有五双都会说,老师啊,真的不知道啊!钱很多,很茫然。我说对了,这就是教育问题,没有人生观。” 人格教育包括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仁、义、智、宽、敏、惠,好像我们现在的教材并不注重这些,南老师说:“**正式告诉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学修养身心,重点在两本书,请诸位听清楚,一本是《论语别裁》,讲圣贤做人、做事的行为。另一本**重要的是《原本大学微言》。诸位如果说对我很相信,请问《原本大学微言》读过吗?不要说读过,翻过吗?看得懂吗?要问打坐修行修养之道,《原本大学微言》开宗明义都讲到了。”南老师自己提出来的这两本书很重要,道德修养、静定修养都讲得清清楚楚。南老师也**重视诸葛亮的《诫子书》,有一次南老师问我《诫子书》,我不会背,被南老师训了一顿。《诫子书》虽然短短几十个字,把中国文化的道德修养、静定修养全都包含在内了,静以修身是静定修养,俭以养德是道德修养,淡泊明志是道德修养,宁静致远是静定修养,始终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在转。“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謟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都是围绕道德与静定两方面的修养,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两根大柱子。 南老师还谈到读书无用:“中国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问题已经出现了,据我所知,现在大学生有抑郁症的比例占百分之二十多,北京*高,基本上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在座可能有两百多人吧,四分之一就是五、六十人,那是很严重的问题呀,抑郁症是会想**的哦,这在大学里是很普遍的问题啊。我以前念大学时也想**,不过那时候不知道叫抑郁症。南老师讲过:“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也没有目的,究竟想把我们的孩子教成什么样子?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目标,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像《大学》这一篇,就确定了中国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从心性修养开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假如我们过去没有学好的话,现在还可以补救,可以补课,所以南老师说:“现在读书,就想学哪一科*好,做什么待遇比较高,有前途,这**是商业行为,不是教育行为,那何必去读书,学技术多好。”南老师讲得很透彻,那是商业行为,不是教育啊,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个问题,不晓得还要延续多久。所以“办教育是改变气质,不只是教学生知识。”现在我们把西方那一套搬进来,全部学的都是知识,真正的教育是耳濡目染,不管当老师也好,当父母也好,你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孩子,包括整个环境统统是教育。 南老师常说学位不等于学问。从去年以来,我和国熙兄到各地区介绍南老师的著作,国熙兄常常讲一个故事,有**来了很多客人,南老师就跟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儿子,从西点*校毕业,有学位没学问。”那是几十年前的事,几十年后,**的南国熙已经不是那样了,大家看他**的讲话,有没有学问?(众答:有。)南老师说:“博士也只是一个学位,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真的被他说中了,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是南老师本身是做到了,常在他身边的同学们都知道,他每天深夜还在看书,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提到考试制度,南老师认为那变成祸害了。现在有很多人,赚钱了想办教育,南老师说:“我劝你们不要随便办学,办学太难了。现在要开个学校很容易,大学里的博士班、硕士班,还有什么管理班等等,都是以商业的行为来办教育,那是做生意,为了赚钱,不是办教育。”“可是你真要办的话,要牺牲自己。真正的办学校,是要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全部精神都投入进去的,就是爱一切众生,爱一切孩子,把他们看得比自己的儿女还重要。办教育、文化事业,这是给人生走的一条大路,要牺牲自我是很难的。”所以这里面提到,不要随便办教育,但我知道有很多有钱人都想办教育,这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主讲人来自各个领域,有经营实业的企业家,有专研文化的学者、作家,有书法家、教育家、医者,皆为硕学俊彦、弘道的具体实践者,收录之文皆由其亲自修订。 讲题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关注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探讨艺术、教育、医学、人生哲学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