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艺术史丛书002:秦汉工匠
作者简介
[美] 李安敦(Anthony J. Barbieri-Low),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社会、经济、法律、物质文化)、埃及学(比较史学)。
内容简介
看完此书,我希望你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博物馆里代表着秦汉物质文化的器物。希望你在欣赏一件器物的外形和美感格调之余,将目光放远到物质之外,想象创造它的人类文化。 当你在观看一件战国晚期或汉代的漆器,希望你品鉴过朱红色的美丽条纹和藤蔓纹之后,会想起大女子骜和咸阳漆器作坊中的女工,她们眼明手快地画着模版化的图案。或许,你随后会想到蜀郡西工里的夷母,她一步步晋升到誊写员( 令史)的位置,达到了她的“职业天花板”。 当你邂逅一件汉代画像石的拓片,希望你对神祇和孝道故事的画像深深着迷之余,会想起雕凿安国祠堂的王叔,或制作中山王和任城王陵墓的服徭役者柏仲,又或是为北京附近的小文吏雕刻华丽墓地的石巨宜。想象他们挥汗如雨,汗水湿透了缠腰布,他们挥动铁锤和凿子,可能在每一下震耳欲聋的锤子敲击声中都感到自己像雷公的仆人。想象一下画师代盛的形象,他使用模印和粉本,飞快地画出看似原创的图案。 当你遇见一块铭有文字的汉代铜镜,希望你迅速跳出神秘几何图案(美术史学者称之为TLV 纹,亦称规矩纹)的迷思,转而想象长安城繁华的集市,那里的工匠在官府的严厉管治下艰难谋生,街上的商人和客人比肩接踵,响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想象集市中有铜镜肆,镜贩子担保一面好镜能让你现世和来世事事顺遂。 当你看到一件画着精美斗兽图的鄂尔多斯风格铜牌,希望你在驻足欣赏构图的气势和张力之后,会想起在秦都咸阳工作的铸铜师苍,他竭力让自己的作品既吸引戴丝帽穿长袍、住在城市的古代中国客人,也适合戴毡帽穿毛皮、在长城之外策马奔腾的匈奴买家。 当你听闻一项秦汉时期的巧妙发明,知道它可能比西方早了几百年时,希望你想起伟大的数学家张衡,他热衷于实验观察,对地动仪和浑天仪等仪器精益求精,但这反而阻碍了他的仕途。或者你会想到传奇般的工匠丁缓,他以独特的方式运用物理和机械原理,制作出机械摇摆的风扇、跃动的雕像和自动保持平衡的香炉。 当你遇见一幅石碑拓片,它留存了高超的书法,希望你欣赏过笔墨粗细中透露的优雅灵动,并对书法家的性情有所体会之后,会想到石雕师陈兴,他受命将名士蔡邕及其同僚的毛笔书法毫不走样地深深刻入石头。 如果你有机会在博物馆看到汉代的铁器和农具,但愿你不会将它视为农民家里一件普通而笨拙的旧物。想想苏令和他成千上万名刑徒伙伴,他们在汉代地狱般的铸铁作坊里苦苦卖命,垂死挣扎,等待机会争取自由。 要想从一些难懂且偏颇的史料里提取信息,进而重构对一个职业阶层的认知,这绝非易事。这个阶层在他们的时代里遭人贬低,在后世被人遗忘。几十年前,在现代考古学的新发现出现之前,秦汉领域的研究资料少得可怜,学者对重构工匠的社会史一事不抱希望。诚然,我的研究成果仍有待丰富,但我希望本书至少能对新领域有所贡献,也为日后的研究开拓新路径。中国大地上仍有许多考古遗迹有待发现。我相信,更多关于秦汉工匠的资料将会陆续出土,有朝一日,学者将能更生动而丰富地阐述这群男女老少的生活故事。这些人真正缔造了中国。 男女工匠,是名士、是奴婢、是刑徒,他们缔造秦汉中国。我们必须体认他们的经营算计,工作的环境、方法与时间,共情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阶层流动困境、男女分工的制度逻辑、被奴役剥削的苦痛,因为,没有女性工匠,就没有工坊生产出的织物、漆器;没有男性工匠,就没有青铜、铁器;没有数不清的男女工匠,就更没有秦汉皇家以及“中产阶层”的宫室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