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与功夫

功名与功夫
作者: 编者:胡正跃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功名与功夫
ISBN: 9787213084805

作者简介

胡正跃,浙江余杭人,职业外交官。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河内大学、外交学院(进修)、美国乔治敦大学(进修)。1976年进入外交部。历任科员、副处长、驻越南使馆一秘、驻新加坡使馆公参、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外交部国外工作局局长、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亚洲司司长、部长助理、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现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

内容简介

缘起:我有一条主线,就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继 承和尊重 王:欢迎各位到北京画院来采访,看看咱们今天 主要聊些什么呢? 胡:我觉得你可以从小讲起,比如从小怎么拜师 啊,跟着哪些老先生学习啊。当然,最最重要的事是 讲讲你与北京画院的缘分。因为多少人跟我讲,如果 没有王院长,就没有北京画院今天这个样子。你当院 长很多年了吧,十五六年? 王:当院长今年应该是第十六年了。我到北京画 院工作更早,26岁就到画院了,所以跟画院的情感不 一般。我觉得我有一条主线,就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 继承和尊重。我觉得这条线从我小时候起就一直没断 过,一路上都是大师的培养,到现在自己也主持画院 工作这么多年,一直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我觉得对 于中国画的发展来说,这条线应该也是一种国家战略 上的思路。是吧? 胡:是。你自学成才的理念,包括你现在招收很 多人才,然后把画院的这些展览也搞得那么好,应该 都与这条主线相关。 个人成长:我学画画的第一口奶,就是这些老先 生给予的 王:我的学习经历很特殊,是无法复制的。因为 我从小受家庭影响,我父亲就是一生喜欢艺术,但他 年轻的时候没有从事艺术,只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 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人,后来有四个都从事艺术工作 了。我6岁的时候,我爸爸看我喜欢画画,就带着我 到处走啊、看啊、学啊,寻师访友。他最大的教育理 念就是学艺术必须找高人、找高手、找大师。所以在 1958年的时候,我开始画水墨,回头给您看一下我儿 童时期的作品,您好像还没有看到过。 胡:儿童时期的还没有看到过。 王:我60岁生日的时候,做了一个儿童时期的画 展,展出我5岁到13岁的作品,当时很轰动,因为我 爸爸都给我留着呢,非常完整。 胡:老人家真是有心。 王:他今年100岁,3月31日你可以过来,在这儿 做—个他的书法展览。 胡:好! 王:我爸爸那个时候就带着我寻访大师,比如说 认识了李苦禅①先生,那时候老画家们为工农兵服务 ,每个人画一张画,画完了五角钱一张。我爸爸带着 我去看,有些人认识我爸爸,就说也让这位小画家画 一张吧。我当时就画了一条拴着的鲑鱼,李苦禅一看 就说,小画家画得也不错,也五角钱一张吧。 胡:那不得了。 王:当时是侯一民先生给买走了。 胡:侯一民是谁? 王:画《刘少奇在安源》的那位老先生,现在还 健在。 本书收录作者在2016—2018年间与王明明、盛小云、李鸣岩、薛伟、陈建中、陈幼坚、齐慧娟、六小龄童、董圆圆、郑渊洁、何水法、吴悦石、丁毅等13位文化艺术大家的访谈,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文化大家为人熟识的是他们在台前的光彩照人,而采访者所做的,正是带领读者走进这些文化大家的内心,去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求艺历程,感受这些他们对人生、对艺术的见解,以及他们在获得鲜花和掌声之后,依然谨守的质朴的匠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