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长江聊天](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130/16/20211130160215112.jpg)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00
折扣购买: 和长江聊天
ISBN: 9787521215335
张远伦,苗族,1976年生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白壁》《逆风歌》等多部。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诗刊》2016年度陈子昂青年诗歌奖、第七届重庆文学奖等奖项。参加诗刊第32届青春诗会。
第一辑 收养漩涡的人 连 线 两叶扁舟,停泊在长江的水纹上 分别亮起一盏红灯,和一盏绿灯 夜空中的孤星 以光泄露的形式,参与到江面上来 占据了辽阔的一半 降落重庆的飞机看不到机身 只有尾灯闪烁 有那么一瞬,这些发光体 被小女孩的视野囊括进来 我拥着她,她伸出手 指认这四星连线的奇观 在江畔的阳台上,我用巨大的心胸 养着一个单纯的女儿 和一枚高悬的星球,还有两盏 警示之灯,代替我 向所有夜航船发出无声的问候 画 水 孩子,我们去长江上绘制波浪,好吗 从北滨路起笔 到南滨路收笔 你画出的涟漪,一波一波地 形成了涛声 撞击在我的胸口,如此温暖 而又熨帖啊。孩子,我们带着波浪 回家吧。我的后背 是你新的画板,和江面 你在我的布衣上 挠了又挠。世界上最简单的艺术品 又是最深邃的:把一横掰弯,延展一下 再把一横掰弯,拖曳一下 最后,用眼睫毛 擦拭一下 哦,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品 是一个小女孩 在我的人生哲学里,熟睡 你听:睡得多么像是我的回声 中 音 大水吃掉了所有情节,吞咽了所有思想 唯有鸣笛声,成为倾诉 这些男中音须得一个空洞的共鸣腔 正好,我的宿命就是。偶尔的嘶哑,来自爱 轨 迹 火车开走了,剩下铁轨来安慰我 火车南站会成为一个古老的孤儿 造物主预留下我们,也就是遗失了我们 我们都在逐渐被废弃 两纵千横,我能道出的极限仅止于此 它们一节推动着一节形成了曲线和动感 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长江顺势避开 更远的天空敞开,用虚幻的容量 召唤成渝线,去铺张 去搭建隐隐约约的通天梯 鸣笛声曾经动荡过的那些波浪已然平息 天气正好,我独坐于水陆分界 做一个裁剪水面的人,这柔软的襁褓 朝我围绕过来,包裹过来 似乎凸出的九龙半岛和我,在人间尚年幼 而无尽的风尘正要袭击我们 漩 涡 长江用宽阔的河床,哄漩涡入睡 江之城,就是江面的镜像 那些旋转的形象和声音,及其消弭 都在前胸的银镜上完成 我是那个收养漩涡的人 死亡,是成年的那一朵,而活着 是少女那一朵。一朵漩涡紧逼一朵漩涡 最后的漩涡逐渐缩小,变形 下潜,成为大河的嗓子眼 我在那里对人世说出的最后语言 是一个咕噜。嗯,遗言也是这样 没有内容,短暂的 绝命音之后,一切平滑如初 一滴水到一朵漩涡的距离 还有三千里啊,正好,我先眯一会儿 《和长江聊天》的诗作再次印证了张远伦作为一个诗人的视野和襟怀,这是诗人与“长江”的契约精神的呈现。围绕着长江,张远伦重新提供了一份精神测绘学意义上的空间图谱。这一地方性知识显然是建立于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的求真意志的基础之上。诗人对它们的揭示和发现并不是来自于固化的知识和刻板经验,也不是抽空的浮泛化的抒写或评骘,而是来自于个体的情感真实、想象真实以及语言真实的无缝融合和深度对话。这使得“长江”同时携带了个体性、现实感、历史性以及语言诗性的精神载力。张远伦的“长江抒写”既是元地理层面上的又是个体主体性和精神标识意义上的。 ——霍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