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中产阶级
作者简介
傅高义,美国哈佛大学亨利?福特二世社会学荣休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东亚研究专家,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并被认为是美国少有的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人们公认,“傅高义不但一再显示出把握席卷亚洲的主流趋势的能力,而且能够以激发大多数读者想象力的方式刻画并反映这些趋势。” 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根据其在东京M町的田野调查,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还在日本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傅高义凭借此书从社会学领域转身,涉足日本和中国研究,后来他将视野扩展到包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taiwan与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成为东亚研究的扛鼎人物。他于1979年发表《日本第一》,1988年日文版出版,反响轰动。随后陆续出版《重振旗鼓》(1988)、《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1989)、《日本还是第一吗》(2000)、《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2002)、《deng小平时代》和《朴正熙时代》(2011)等社会学著作。 2013年,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4年,傅高义获福冈亚洲文化奖。
内容简介
...
2016年5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了“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性。习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同年7月,《经济学人》发表特别报道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不知‘中产阶级’为何;2000年中产人数达五百万;2016年两亿两千五百万;2020年预计中国中产人数将超过欧洲总人口。急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也改变了中国。” 2017年4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中产阶级支撑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进步并不大,中国*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扩大中产阶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