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红楼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作者: 詹丹|责编:吴艳红|总主编:陈引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5
折扣购买: 《红楼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ISBN: 978710115728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贾宝玉:不彻底的叛逆者 作为《红楼梦》的男一号,围绕他的争议,从书里 延伸到了书外。 有人说他是“新人”,有人说他是“多余的人”; 有人说他是传统社会的叛逆者,又有人说他算不得真正 的叛逆者,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对社会制度怀有某些不满 而又不能脱离其贵族阶层的人;有人认为他对女性的悲 剧命运有共情体验,能够平等对待女性、关心女性,也 有人认为他关心女性多,带来的祸害也多,而且能量极 低,对她们的不幸缩手无策,最后得出结论:暖男的爱 不过如此。诸如此类的众说纷纭,都或多或少揭示了其 形象的某个侧面,也正说明他是小说中最复杂的立体人 物之一。 贾宝玉,选自《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红楼梦 》核心人物,怡红公子。“俏东君与莺花作主”,言其 最爱惜女儿。 导致其形象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承担了小说的 多种功能,在出任作品一号男角外,还作为勾连主要情 节发展的线索性人物,以及作为另一个叙述者通灵宝玉 的携带者进入贾府,既把自己,也把他人的命运投射到 读者面前,是脂砚斋所谓“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 ”的枢纽性人物。另一方面,从作者定位的人物角色本 身看,贾宝玉拒绝走科举功名之路,反对等级森严的以 男性主子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努力着要从传统的人生价 值观中挣脱出来,而又没有全新的道路可以让他去走, 这样,他行为的古怪乖张、不近人情,或者有时又流露 出虚无主义的消极念头,也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塑造这一人物,让传统思想暴 露的矛盾在其内心深处全面展开时,是写实和象征手法 兼而用之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理解这一人物复 杂性的难度。 比如,他与黛玉的恋情,他对女孩子体贴入微的关 心,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理想色彩,但这种理想色彩,又 是以贾宝玉低龄化的儿戏状态表现出来的。之所以这么 处理,是因为只有这样写,贾宝玉才能找到他的生存空 间,他的言行才会被恪守礼法的家长所忽视,不会被当 作有严重问题的事件来加以阻拦。而反过来说,也正因 为可作为儿戏畅通无阻,也就不会得到严肃的对待,这 样,其正面的思想力量,也很难对他人和社会构成一种 冲击。 总之,贾宝玉归根结底还是依存于他所反对的那个 世界,或者说,他对他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反对归根结底 是不彻底的。就像吴组缃在《论贾宝玉典型形象》的结 尾,用一个故事喻示了这种不彻底性。 我们知道有一个民间故事:一个樵夫,坐在树枝丫 上面,用斧子砍他所坐的那枝丫;他所要砍掉的,正是 他赖以托身的。 所以,贾宝玉最终不得不以遁入空门的逃避方式, 走向了一个虚无的世界。不过,与其几乎一体化的通灵 宝玉回归大荒山,还有和青埂(情根)峰的对峙,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