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20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大鲜明特征 文/傅华(作者系新华社总编辑;该文刊载于2021 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1版、2版)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组成部分。其原创性鲜明体现在,它植根中国经济发展 的时空方位,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 特规律,深刻洞察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特点、 优势和深层矛盾、主要问题;其重要性突出体现在,它 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的宏阔、复杂背景下,为中国经济发展揭示原理、指 明方向、提供方法,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深刻变革 和实践,推动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 有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是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 体系、思想逻辑、丰富内涵的钥匙。 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统筹需求与 需要,聚焦于“美”,构建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习近平经济思想也 由此出发,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层层深入、系统完善 的经济学说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需要”而 不是“需求”。按照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解释,受 预算约束的购买某个物品或劳务的数量叫做需求,这个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必须用钱作前提,浪漫不得 、想象不了;而“需要”则是老百姓在生活和工作中所 产生的真实愿望,甚至是美好的想象。“需求”是受财 力(预算)约束的,而“需要”则有持续展开的空间, 有不断增长的可能。由此,回答“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如果仅仅囿于 狭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范畴,只能无解。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答案。从政治角度考量,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绝不是仅仅为了满足 人们温饱小康的基本需求,获取一个“及格分”,而是 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个永恒 目标,“上不封顶”,并为此不懈奋斗。从经济学理分 析,影响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的需要”,过 去几十年推动我国经济成长阶段迭代的一个基本动力是 “人的需要更替”。正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存在,冲 破“需求约束”的思维窠臼,迫切需要创新的科学理论 为指导。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这一重要理论命题上, 从经济哲学的高度,把人类现实生活基本需求与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开启了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新空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个“需要”不是一般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 ,它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心理、居民需求结构 的质的变化,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依据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