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点余花饰素襟
作者简介
刘云霞,作家、诗人。新中国的同龄人。下乡当过知青,招工回城当工人,恢复高考后圆了大学梦。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尝试诗歌和散文写作,在《鸭绿江》《中国铁路文学》《中华诗词》《环球诗声》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篇,获过“通讯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出版有《水滴集》等。现为全球汉诗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
内容简介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 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 饱期。 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 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 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 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 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 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这首诗的大意是:梁上有一雄一雌两只燕子,它 们口衔着泥,忙忙碌碌地在两椽间筑了一个巢,生了 四只小燕。这四只小燕不停地叫,不断地向父母乞食 。小燕一天天地长大,好像永远吃不饱似的,可是, 捕捉活的小虫不容易啊!为了捕虫供养小燕们吃,雄 雌双燕的嘴和爪子都磨破了,但它们仍不知疲倦,不 怕辛苦,不断地、重复地捕食,给小燕喂食。片刻之 间它们就往来忙碌十多次,如此辛苦,只是担心巢里 的儿女吃不饱而挨饿。辛辛苦苦三十天的哺育期里, 小燕子一天天长大,一只比一只肥壮,母燕却因操劳 过度而日见消瘦。尽管如此,母燕却不愿多休息,不 辞劳苦地教小燕子学语言,一个接一个帮它们刷羽毛 。终于有一天,小燕们的羽毛和翅膀全长齐了,可以 飞了。 母燕带领它们飞到庭院的树枝上,可小燕们张开 了翅膀,随风四散飞走了,尽管雌雄双燕不停地呼唤 ,还是叫不回小燕们,它们只好无奈地飞回这空空的 巢里,一整夜伤心地悲鸣不停。燕子啊,你们别伤心 ,应该好好地回想一下你们高飞背母时的那一刻,你 们的父母当时是什么感觉,现在你们也应该体验到了 吧? 这首《燕诗示刘叟》是白居易写给一位刘姓老人 的,这个老人有个很疼爱的孩子,离家出走背弃了他 ,老人很悲伤,很想念他的儿子。诗人有感于老人年 轻时也做过背离父母的事,所以写了这首寓言诗给他 。 诗中叙述了双燕辛劳地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地 反映了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每当我读到这首诗,就 想到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想起他们对子女那无法 言喻的爱,我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也更加怀念逝去 的父母。 我们小的时候,不也像四只燕子一样“索食声孜 孜”?而父母也是“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他 们宁愿自己百般辛劳,也不让我们冻着、饿着。 这一生中,最无法报答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他们在世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忙工作、 忙家务。时光匆匆而过,父母离开了我们,才觉得给 他们的回报太少太少。安葬父亲那天,三妹对我说: “大姐,我要给爸爸扎一栋楼,爸爸在世时没住上楼 。”我没有反对,但我心里清楚,父亲已经去世了, 给他扎一百栋楼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一点心理安慰而 已。所以,作为儿女,父母健在时要多孝敬他们,他 们腿脚好,就多带他们出去走一走;父母喜欢吃什么 ,需要什么,要尽力满足他们。其实父母对儿女的要 求很少很少。 父亲去世后,在收拾他的东西时,我发现在老木 柜里还保存着一张飞机票。老木柜常常是锁着的,父 母总是把一些贵重的东西放在里边,可以看出这张机 票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 父母从没坐过飞机,1996年11月,我休了几天假 ,决定带他们去海南旅游。父母得知后非常高兴,但 知道要花费很多钱,就觉得太贵,不想去了。我告诉 他们钱已交给旅行社(当时还没交),不去也要不回 来了,这样,父母才不得不去。我同小妹陪父母从北 京飞海口,坐上飞机,父母很是兴奋,让小妹多给拍 了几张照片,那时相机用的还是胶卷,小妹前后左右 一气地照,直到一卷胶卷全部用完。我特意给父亲要 了一个靠窗的位置。飞机起飞后,父亲和母亲轮换着 从窗口往下看。那是七十多岁的父亲第一次坐飞机, 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坐飞机。所以,那张飞机票他 一直保存着。 11月的东北已下了雪,北京也进入了冬季。到了 海口,父母见到树木依然青翠,绿草如茵,鲜花正艳 ,不断地赞叹。母亲不断地问我:“这是咱们中国的 地盘吗?”我告诉她:“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省。像这 样好看的地方还多着呢!等过几年我退休了,我带你 们都去看看。”到了三亚,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母 亲又问我:“这海也是我们国家的吗?”我说:“当 然是,这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的海还多着呢!”父母 在海边照了许多照片,看到父母的兴奋劲儿,我心想 :以后退休了一定多带他们出来走走。谁能料到,我 还没退休,父亲就去世了。父母相依相伴六十年,父 亲一走,母亲精神上一下子就垮了,身体一天不如一 天,后来连路也不能走了,所想的、所要安排的都已 无法实现。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父母为儿女的付 出,做儿女的一定要知道。在父母健在时,要多关爱 他们,尽力地报答他们,不要等他们离开了,而留下 太多的遗憾。 P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