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诗抄

青山诗抄
作者: 陈存根|责编:李亚梓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1.80
折扣购买: 青山诗抄
ISBN: 9787521216066

作者简介

陈存根,男,汉族,1952年5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现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1970年6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师从西北林学院张仰渠教授和维也纳农业大学Hannes Mayer教授学习,获森林生态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8月)和森林培育学专业农学博士学位(1987年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先后曾在原西北林学院、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原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原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原国家人事部、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曾任原国家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林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一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第二届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普通高等林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林业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林业科学》编委和《西北植物学报》常务编委等职务。著有《中国森林植被学、立地学和培育学特征分析及阿尔卑斯山山地森林培育方法在中国森林经营中的应用》(德文)、《中国针叶林》(德文)、《中国黄土高原植物野外调查指南》(英文)、《森林资源与生境保护》、《森林固碳与生态演替》、《森林生理与生态水文》、《森林经营与生态修复》、《基于森林资源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单元制图在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研究中的应用》等论著,编写了《城市森林生态学》、《林学概论》等高等教育教材,主持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科技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曾获陕西省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中国林学会劲松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5年)和国家林业局优秀局管干部(1998年)等表彰。1999年下半年,离开高校,但仍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生产力提高、森林固碳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指导培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0名。

内容简介

序 2020年,陈存根同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翠峰诗草》,著名作家周明先生在序言中,谈到了存根同志从教、从政的人生经历,对他同时能进行诗歌创作、实现人生新价值的努力表示赞赏。现在,存根同志的第二本诗歌集《青山诗抄》又要面世,嘱我作序,我感到很高兴。 《青山诗抄》主要收录了存根同志2020年与2021年的作品,多达二百多首,说明他在诗歌创作上是下了功夫的。可以说这是作者两年间工作、生活的一个记录,从中可看到他的足迹,听到他的心声。 存根诗作的最大特点是反映日常生活,接“地气”,读来亲切、感人。例如,微信已成为我们今天最重要的通信交往工具。手指一按,天南海北即在眼前,暌违友人倏忽现身,可互发文字、图像,还可面对面交谈,甚至若干人建个“群”,一起聊天,不亦乐乎!但凡事有利则有弊,微信也一样。沉溺其中,浪费光阴,已有偏矣,而若彼此认知有异,三观不同,还要勉强陪伴,就更苦不堪言了。存根有《微信》一首:“此物如蛛网,织丝来又往。时久习成癖,沉溺则黏上。常聊成知己,唯恐慢对方。想甩难脱身,只缘怕情殇。日积眼生疾,月累体则伤。诳语尤可怕,灵魂也遭殃。微信用有度,用忍莫恣狂!”(2020.5.20)此诗对微信弊端描述之传神、生动,读来使人感同身受,当有会心一笑。 在《翠峰诗草》中,我们已看到列为第一辑的“时令小吟”,诗题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他不仅在每个节气要写诗,而且多是连续数年都要吟咏,例如“立春”,就有2017、2018、2020的三年之作。《青山诗抄》也不例外。这形成了他的诗作的一个特点。这当然与他的专业有关。他毕业于西北农(林)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农业大学,曾多年任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是位著名的农林生态学家,现在还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特邀咨询专家。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具有丰富的现代农林科技知识的农林生态学家,陈存根对反映我国深厚传统农业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自有更深刻的认识。每当时序变化、节令交替,他就要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不仅是一种职业习惯,更是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腔情怀。例如《嫩春》:“天边雷隐响,晨风不觉凉。杨柳挂絮穗,桃花初迸芳。野鸭嬉碧水,小草露尖黄。鸟雀跳枝头,行人褪棉装。寒冬终逝去,乾坤显春光。”(2021.3.10)观察细微,清新生动。 存根的诗歌创作与许多半路出家写诗的老同志一样,多采取传统的五言、七言形式,甚至四言、六言,长或四句、八句,也有数十句的。注重押韵,不在乎平仄。存根有一首题为《囧》的六言诗,长达二十六句,叙述他2020年春节期间因疫情被困陕西老家,时间一长,感到百无聊赖:“里外觅路不成,思前想后难弄。满屋转圈折腾,无计可施发蒙。进退尴尬快疯,囧急大放哭声。Ma mma mia,到底咋样才中?”(2020.2.14)方言、拼音都用上了,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也很有特色。 存根同志年轻时爱好古典诗词,虽然后来精力都用在专业与工作上,但也偶有吟作。近年来,随着个人可支配时间的增多,他的诗兴就一发而不可收。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这种爱好,反映着他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他的写诗,完全是心灵的抒发。这使他能享受艺术创造的愉悦,体味人生的多方面趣味,促使着心灵的滋养、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他因所曾处位置及所从事工作的缘故,其胸襟、眼界、政治意识与大局观念,对他的诗歌创作,亦会发生重要的影响。 祝贺《青山诗抄》出版,希望继续读到存根的新作、佳作! 郑欣淼 2021.12.24 陈存根的诗,完全是心灵的抒发。诗作的最大特点是反映日常生活,接“地气”,读来亲切、感人,让人与作者共同体味人生的多方面趣味,促使着心灵的滋养、精神世界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