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生活生态--美丽乡村绿色人居单元设计营造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乡村是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镇 化率已超过60%的今天,仍为我国近半数人口提供着生 活、工作物质资源,是农民生活的主要载体,其建设质 量对整个社会人居环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 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的提高可以协调农村居住与社会、 经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有效改善农村面貌和农 民生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成就表征。 乡村住区呈现出以农田和自然地貌为底、高度分散 的点状独立单元空间形态与布局特征,居民点适度合并 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特征,集中式市政设施不具备 经济可行性。因此,以趋近自维持的“离网”型人居单 元为形态前提,进行乡村住区的可持续空间与技术模式 探索,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应该积极探索的道路。与城 市住区相比,乡村住区面对的环境要素、资源条件、社 会结构、担负职能等方面有重大区别,更应强调功能综 合性和一体化,它不仅仅是居住之所,更应成为一种生 产、生活、生态兼容的多功能性空间。在合理构建要素 关系、科学选择建设模式的前提下,使其发展成为与城 市并列互补、独具魅力的人类家园。 乡村的根本特征在于对农业的强烈依生性,农业在 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各层面中扮演着根基性、全局 性和关键性的角色,这在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支柱的 我国北方传统农区尤其显著。这些地区往往工业化水平 较低,经济欠发达,居民点的水、能源、环卫等基础设 施建设仍不充分、不适当,是乡村绿色规划模式的研究 和实施的主要领域。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斯考特教授认为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从以石油为基础的 经济,转向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个转向过程中, 农业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农业绝不仅仅生产食物,它 还生产工业原料,能够产生生物质能源,消纳有机垃圾 并变废为宝,是养分循环的核心环节。因此,农业生产 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互补性和共生可能性。 重要问题历来不乏探索积累。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 ,先辈们就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智 慧。20 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间,各地在经济困顿的情 况下大量开展庭院经济、家庭沼气、四位一体设施农业 等富有成效的建设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历史经 验值得在新时期乡村建设行动中予以合理传承和发扬光 大。 笔者基于上述背景,立足农业这一根本,把农业生 产与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等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问题 有机地关联起来进行整合研究,构建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一体”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与营建模式,以期探 索一条符合乡村资源环境条件和发展需求的人居环境建 设之路,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农村 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做出贡献。本书以空间、技术、社 会为三维理解框架和构建框架。空间重构意味着打破居 住生活与农业生产的空间分离状态,重新建立起更为交 融一体的新型空间组织方式;技术重构意味着打破农业 生产系统和农民生活系统资源流动的界限,依据系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