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的力量
作者简介
丛非从,心理咨询师,自由心理讲师,自由撰稿人,不定期开设心理成长课程。著有《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等书。
内容简介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某个问 题,你的助人情结就会泛滥,很想改变他。最常见的 就是:你想把他从一个自我否定、消极、自卑的人变 成一个勤奋、积极、自信的人。也就是把一个负能量 的人变得正能量起来。 当他配合你的时候,你还是有点得意的。但是更 多时候你会经受挫败,当他开始说: 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啊; 我知道很多改变的方法,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啊; 我知道我的问题,但我就是改不了,甚至并不想 改啊。 然后你爱莫能助地望着他:既然你不想改,那我 也没办法。 最后弄得他很挫败,不仅原来的问题毫无减轻, 还伴随产生很多自责和无奈。 即使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挫败感。知 道的道理越多,越发现自己的问题,越是沮丧。在我 们的课上就经常出现这样的人: 我知道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我 要积极上进、勤奋精进,不要拖拖拉拉。可是我总是 消极悲观,做不到积极努力,我就很挫败,责怪自己 为什么这么不争气,最后还是做不到。 我知道人应该自信、阳光、外向、充满正能量, 于是每当我开始抑郁,我就同时开始了焦虑,满满的 负能量。 我还知道人应该每天跑步锻炼身体,每天23点前 睡7点前起会有利于一天的效率,于是每天早上床不愿 意放我走的时候,我就痛骂它。我知道人不应该发脾 气、暴躁、情绪化,可是我从来不曾控制住半分。我 知道人要节制,知道人要礼貌,知道人要宽容,我知 道的有很多,可我从来没做到。 很多时候,当你想强迫自己改变的时候,反而变 得更差了。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 当我听到了“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理解是:那是你知道得还不够 多。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如何打破僵 局,不知道自己被固定思维局限。人在感受到自己无 知的时候,恰恰才是“知道了很多道理”的时候。 那么,我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反压迫是大自然和我们的规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还是很 有道理的。自我有压迫,自我就有反抗。意识有压迫 ,潜意识就会反抗。强迫自己变得自信、外向、勤奋 、好脾气,潜意识就会以更加自卑、封闭、懒惰、暴 脾气来反抗。 反抗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我们通过反抗来感受 到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是个独立的存在者,以不被 他人所吞噬。 实际上压迫我们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认同了的 文化、环境和教育。 我们的意识认同了外在给我们的教育:什么是好 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该的,什么是不该的。我们 不断被植入暗示:一个勤奋的、阳光的、开朗的人更 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被爱被接受,所以我们的意识要 强迫自己变成那样,它企图通过内化外在的标准,从 外到里对我们进行强迫改造。 可是潜意识不干:我这样好好的,凭什么你让我 改我就改,我这样了几十年,舒服着呢。我要是改了 ,我就成了你的傀儡了,我还是我吗? 这种暗示无处不在,比如你妈每次都跟你说:要 注意安全,要注意安全,要注意安全。直到你烦到不 想再听,问题就开始出现了。你的意识已经同意了它 ,但你的潜意识却开始了反抗:我如果真的注意安全 了,岂不被你们控制了?所以如果你愿意观察,你就 会发现:不断给自己或被他人强调要注意安全的人, 安全指数是最低的。 变成一个外向、勤奋的人,被称为正能量,社会 的确更喜欢这样的人,但那绝不是要求来的。正能量 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你想变成一个正能量的人 ,或者想改变自己,绝不是强迫自己去做些什么,而 是去问问自己: 当我做不到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什么卡住了吗 ?我可以做怎样的疏通,来让自己做到呢? 比如说健康的人是讨人喜欢的,但你不能因此要 求自己健康、健康、健康,然后就强迫自己健康。你 要做的是检查自己,营养出了问题就调营养,生活规 律出了问题就调生活规律,器官出了问题就去调器官 。想改变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和排斥。 我们对于无条件的爱有着天生的需求,因此潜意 识就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不好了,你们还会爱我吗? 不会是吗?所以我不能改。我改了你们爱我很正常, 我拿什么来证明我是被爱的。 我知道我任性、懒惰、消极、负能量满满,可我 内心深处真不想改,改太累了。改是怎么累的呢?改 的意思是: 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要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所以我要改。 当我重复至少3遍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 真的要这么讨厌现在的自己吗?以至于想自己的这些 面向从此消失,不再回来。不再消极、不再懒惰、不 再任性。你真的要对自己如此苛刻吗?要这么不爱自 己,排斥自己? 强迫自己改变,是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不 想改变,则是我需要你们来喜欢这样的我。也就是我 的内心深处,有着这样的呐喊: 我渴望你们接纳我所不能接纳的自己。 然而你不能接纳自己,如此地想改变,也并非一 件好事。从心理学上说,任何特质,都是两面的存在 。人的消极和积极一样多,勤奋和懒惰一样多,对于 一面的执着,就是对另外一面的压抑。一个对外善良 的人,容易对内苛刻。一个白天阳光的人,晚上容易 抑郁。如果你充满了正能量,那么,你的负能量哪去 了呢? 你不允许它出来,它就被压抑。它被压抑,就会 不停地涌动,想各种办法出来。也就是压抑越厉害, 内耗越大,直到你崩溃,再也压不住,就成了: 我,知道。但,我做不到。不是不想做,是没有 力气做。力气已经全部用到了排斥自己、自我压抑了 。 P2-5 如果在心理圈子里,有谁的文字风格可以用“冷面笑匠”来形容,那在我看来,非丛非从莫属了!他的深厚的心理学素养和幽默犀利的笔触,让人看到了真正的心理学者的灵动和通达,既挠到痛处,又时常让人哑然失笑,犹如风霜中孤独跋涉时突然遇到了知己一般的过瘾和畅快,功力了得!很喜欢读他的文字,更喜欢听他在课程中的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