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状元经验谈(复习卷)
作者简介
王极胜:男,中小学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常年从事中小学教辅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成绩斐然,著有多部青少年阅读作品。《十年高考状元经验谈》系列丛书是其经过三年时间细心研究和打磨的新力作。
内容简介
姓名:徐师昌 金榜:2010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671分) 毕业学校:抚州市临川**中学 考入学校:清华大学 01输在起跑线上的高考状元——把握住复习的基本原则 曾经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某个工地上,有一个工程师和一个农民工同龄。在一次闲聊中,他们得知彼此都是同一年参加的高考,工程师来自**一线城市,考了450分,上了一所本科院校;民工是农村的,也考了450分,回家种地,成了农民工。 这个段子反映了一个无奈的现实: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农村的学校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环境,都比不上城市里的学校。同样智商和同样勤奋的两个学生,一个生在农村,而另一个生在城市,他们在求学道路上很可能大相径庭,这些都是环境带来的差异。但农村的学生在求学道路上难道就没有出头之*了吗?2010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徐师昌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小学阶段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朴素的衣着,天真的笑脸,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这就是徐师昌给人的**印象。徐师昌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母亲没有工作,家里**的收入是父亲在外打工赚到的一点钱,一家人*子过得很拮据。父亲工作艰辛但收入微薄,他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道路。而他**能做的,就是督促自己的两个孩子努力学习,跳出农门。 徐师昌和姐姐从小就耳濡目染,立志考上大学来摆脱父辈那样的命运。而考上大学的**步就是考上当地*好的中学——临川一中。为此,姐弟俩学习**努力。 徐师昌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拿收拾书包这个简单的事来说,收拾自己的书包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习的影响**大。有的同学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原因是家长忘了给他收拾书包。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自己包办代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徐师昌的妈妈从没替他收拾过书包,徐师昌从小就形成了一个观念:自己收拾书包是理所当然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从没有忘记过把作业本装入书包。 在上课这个环节,很多同学没有一个好的听课习惯,他们要么上课爱和同学讲话,要么爱搞小动作,要么看课外书,要么走神……总之,这类学生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不起来。这样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徐师昌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也犯过类似的毛病,由于班主任老师经常强调听课效率的重要性,徐师昌按照老师的要求首先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学习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写在一个小纸条上。这个小纸条被他贴在了桌子上,如果听课再有精神不集中的情况发生,他就看一眼那个小纸条,把注意力“强行拉回”课堂上。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也*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这个方法,他**改掉了上课精神不集中的毛病。 课后复习也**重要,徐师昌复习习惯的养成是源于一次考试失败。四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他有很多题目都做错了。那次考试让他认识到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掌握,没等老师督促,他就把以前学过的课程逐一看了一遍,把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圈出来作为重点突击,实在弄不懂的就去请教老师。虽然很累,但他收获颇多。以前,徐师昌从没有这样系统地做过复习,他只是在考试前简单看看课本。这次,他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复习的必要性,因为他发现有很多知识点都遗忘了。后来他想:“既然复习这样重要,那我为什么不每天都复习一遍当天学过的知识呢?那样学习效果岂不是*好?”细想想,其实老师也强调过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只不过那时徐师昌没有重视而已。 从此以后,徐师昌就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有时候感觉当天学过的知识都很熟悉了,他就预习下一课的知识。渐渐地,他就把复习和预习这两个学习环节放在一个时间段进行。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徐师昌*益匪浅,他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但到了五年级时,他的成绩稳步提升,在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还考了班级第三名。六年级时,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小升初考试中,徐师昌考出了应有的好成绩,当他收到临川一中初中部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股兴奋劲无处发泄,他围着村子跑了好几圈,直到累得再也跑不动为止。他知道,自己终于向着心中的目标成功地迈出了**步。 *难忘的一次办公室谈话 临川一中在当地是师资力量*强的中学。徐师昌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是他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徐师昌的姐姐在之前同样考入了这所学校。为了让姐弟俩安心地学习,母亲来到了临川陪读,由于在城里没有房子,母亲不得不租房住,为了省钱,她租住在离学校较远、条件较差的农家屋。得知徐师昌的家庭困难后,临川一中校领导免除了徐师昌姐弟俩的学费。 刚到临川一中的时候,徐师昌有些不适应。在**次摸底考试中,他的成绩排名只是在年级中等。后来,徐师昌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在小学时期学习**的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反而不行了,原因是小学阶段的知识比较简单,只要智商正常记记背背就能得个高分,而中学阶段的知识难度加深,反而是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成为了优等生。看到这里,再想想自己目前的成绩,徐师昌直冒冷汗,他可不想在中学阶段变成中等生。想着父母那殷切期望的眼神,他焦虑得睡不着觉。 徐师昌的班主任是个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平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善于体察学生的内心。徐师昌在那段时间的焦虑,班主任全都看在眼里,**放学后,他专门把徐师昌叫到了办公室。 “师昌,这几天怎么回事?看你总是魂不守舍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班主任首先发话了。 “老师,我……我这几天总是学不下去。”徐师昌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烦恼。 “为什么啊?”班主任接着问。 “上次考试我考得不好,感觉还没有**适应,我还听说有些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就学不好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教学这么多年,知道很多学生刚升入中学时都会出现一时不适应的现象,关键看你怎么处理。有许多小学阶段名列前茅的同学进入中学成绩会下滑,成为中等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我们这样想想,不同阶段的学习节奏如果用运动项目来打比方,如果小学是竞走,那么初中就是跑步。‘跑步’和‘竞走’岂可同*而语,不同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运动技巧。要想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其实也不难,那就是改变学习方法。初中阶段再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了,要想成绩好,就得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听了班主任的一番话,徐师昌顿时豁然开朗,他接着向班主任说起了自己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班主任认真地听着,时而点点头,等徐师昌说完了,他接着说:“你小学时很多学习习惯还是很好的,预习、听课和复习都做得不错,但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复习,小学阶段的知识简单,有很多识记的内容,而中学阶段的知识需要我们理解的*多了,进行复习时要侧重于理解。我看咱们班上的语文课代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据我所知,她光用于复习的本子就每科准备了一本,有画表格、列知识点树等很多方法,你可以和她交流一下,互相促进嘛!不要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徐师昌从班主任的办公室里出来时已经很晚了,他思绪万千,浑身充满了力量。他对班主任的指点充满了感激,心想:一定要在一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期望。 从此,徐师昌像变了一个人,在学习上始终劲头十足,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多了起来。他成功度过了初一时的迷茫期,在以后的几次考试中,成绩逐渐上升。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名。之后的历次考试,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十名左右。 高中阶段*上一层楼 中考,徐师昌以优异的成绩从临川一中初中部毕业,升入该校高中部就读。这一年,徐师昌的姐姐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学。姐姐高额的大学学费与生活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临川一中的校领导得知这些情况后,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从学校办公楼划拨了一间房间,给徐师昌的母亲免费居住。这样既免除了这个家庭的房租支出,又便于母亲*好地照顾徐师昌的生活,让他*加安心地学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徐师昌的座右铭。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殷殷期望,徐师昌一直都在默默地努力着。即使在假期,他也不敢太放松,只是偶尔去逛逛街,**还要到学校的“磨尖班”补习数学,因为他认为数学是自己的弱项。但即使这样努力,他的成绩还是徘徊在年级十名左右。怎样才能*上一层楼呢?徐师昌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他一次次在夜深人静时躺在*上思考:要说学习方法,大家交流很多,彼此的方法都类似,也比较有效。除了努力,也许剩下的要看临场发挥了。想到这里,他的心也坦然了。 对于学习这件事,徐师昌从来没有感到过烦躁。徐师昌从小就喜欢看书学习,老师和父母也没有对他进行过多的监督,但他就是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也许学习就是他的天赋。在徐师昌眼里,读书从来都不是一件苦和累的事,读书就是他*大的爱好,是一种享*。 徐师昌在高中阶段除了延续以前**的学习习惯外,还特别注意了做作业这一学习环节。老师讲完一节课,基本上都要布置作业。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写作业是一种负担,甚至有的学生有时候为了应付老师而抄作业。这种情况在徐师昌身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明白,老师留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课上讲的内容加以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徐师昌认为,如果你每次都认真地完成了作业,那你将进入一个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就很可能进入恶性循环。没弄懂的内容会影响到以后的听课效率,遗留的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终可能导致你对一门功课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独立认真完成。徐师昌觉得,独立完成作业还有一个*直观的好处,那就是检验一下自己对课堂上的内容是否真的掌握了。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尤为重要,因为高中一年级是初高中的衔接时期,尤其是数学这一科,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难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同学在课堂上感觉什么都听懂了,做题也很快,感觉蛮不错,一对答案才发现错了好多。所以,一定要认真完成作业,这是走向高考成功的关键一步。 在高一和高二这两年中,成绩在年级前十名的同学时有变动,但徐师昌一直很稳定,稳居年级前十名。 立志考清华大学 到了高三,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冲刺高考,教室里的气氛明显不同于以往。有的同学在压力面前病倒了,这无疑耽误了学习。徐师昌除了替这些同学感到难过以外,还把这些教训记在了心里。他想起了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此,他每天早晨除了按时出*以外,还在每天晚自习后到*场上跑几圈,一来锻炼了身体,二来又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场跑圈这项活动他一直坚持到高考前**。 在这一年里徐师昌的学习方法也有所改进,他每一科都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错的题目都抄写在上面,有了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效果很不错。这个方法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在用,但徐师昌*勤奋,做得*细致。他把每道题错在哪里,究竟是由于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才导致做错的都记在本子上。徐师昌曾在高考后总结道:“人人都努力,我*讲方法;人人讲方法,我*加努力。”这也许是他学习成绩一直稳中有升的*大原因。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徐师昌的成绩**次排在了年级第三名。在那次考试后,班主任黄老师把他“请”到了办公室,和初中时期班主任请他谈话不同的是,这一次*多的是鼓励。黄老师说他有考清华大学的实力,让徐师昌当面表态要立志考上清华大学。 徐师昌听完老师的话,张大了嘴巴,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考清华大学。在他的印象中,清华大学是那些学霸和才子们才能进的,他们从小就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他们衣着光鲜,他们朝气蓬勃……总之,那些都是“高大上”的东西。自己是什么呢?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地里的收成仅够糊口。为了让自己能够上学,父亲远走他乡去打工,一年才能见一面,每次见面他都发现父亲老了很多,尤其是那双手,手指头粗粗的,指甲盖都快看不见了,那是怎样的辛酸啊!清华大学,那是属于自己的地方么? 黄老师见徐师昌愣愣的不说话,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对自己要有信心啊!古代不是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吗?咱们不求封王封侯,只求能凭自己的实力考个好学校,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前途,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听了老师幽默的话,徐师昌一下子乐了,他随即表态:“我立志考上清华大学!”黄老师满意地笑了。 之后,徐师昌*加充满了斗志。黄老师也很关注徐师昌的状态,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大的优点就是心态稳定。别的同学如果这次考试考进了前三名,下次考试名次肯定会掉下去,只有徐师昌,在高三一年里一直稳居年级前三名。 也许徐师昌的心态比其他同学好,也许他真有那么一点点运气的成分,高考中,徐师昌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一举获得了当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徐师昌哭了,那是激动的泪水,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曾经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没有他们,他不会有**的这一切。父亲在得知自己的儿子考了**名的那一刻,激动得老泪纵横,当晚彻夜未眠。第二天,他就急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徐师昌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那个夏天,他是在兴奋中度过的,他幻想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北上的车票早已买好,他期待着那**早点到来,但同时,对于单纯快乐的高中生活和亲爱的老师同学,他依旧恋恋不舍…… 状元方法论 高效复习的四大原则 课后复习**重要,徐师昌提醒我们,在进行复习之前要明确复习的几个基本原则: 1.复习要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学大纲为准绳 招生考试根据课本和教学大纲来命题,所以复习也要依据课本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要把握住三点: 一是“准”,对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搞清楚,不可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看书时不能走马观花,要逐字逐句去钻研,务必达到透彻理解。 二是“熟”,对学过的内容要记准并通过做题来巩固,只看不练是不行的,认真做好每一道习题,使课上学过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 三是“灵”,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不要死记硬背,反复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练习“一题多解”,这样会越学越灵活。 2.复习要及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一张表格,称之为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学习半小时后遗忘的内容为40%,一个小时后遗忘55%,**后遗忘66%。这说明学习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速度是很快的,此后遗忘速度逐渐减慢。这个规律给我们的复习也带来了启示:复习要及时,这样学习效果*好。 3.多次灵活复习 掌握的知识只有在不断重复中才能记牢。茅以升83岁还能准确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的数值。当人们问他诀窍时,他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但是,复习不是简单的或机械的重复。单调的、机械的重复*容易引起疲劳和厌烦情绪,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在复习时,应该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添新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复习。比如选择新的例子、借助图形、提出*高的要求、写复习笔记等,还可以通过练习、测验、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复习,这样不但能增加复习的兴趣,激发复习的积极性,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知识有*深的理解。 4.不同学科交叉复习 复习时采取单科集中的所谓“*坚战”,内容单一,很容易造成大脑疲劳,降低记忆力。因此,复习期间,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交替进行,做到一张一弛,多学科并举,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以上4个复习原则同学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力争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考前复习是同学们冲向终点的后一程,是感到疲惫、彷徨的时候,但这个时候也恰恰是你佳的抢分时段。能否把握好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在复习阶段如何安排规划,如何回归教材,如何提升弱科,如何让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如何临考一搏,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