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华经典藏书
作者简介
李山,1963年出生,河北高碑店市新城镇人。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启功先生弟子。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曾在《文学遗产》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和《诗大雅若干诗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先后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诗经新注》等诗经研究专著,及《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牧民 本文为《管子》第一篇,专谈如何治理民众的问题,计有国颂、四维、四顺、士经(十一经)和六亲五法等六项内容。文章认为,治民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生产,建立维系国家安危的礼义廉耻。治民应当顺应民心,为此必须满足民众的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的要求,行政不可欺诈民众,不可做侥幸一时的事情。文章为格言体,风格警策。“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文中最精彩的观点。 凡有地牧民者(1),务在四时(2),守在仓廪(3)。国多财则远者来(4),地辟举则民留处(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6),四维张则君令行(7)。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8);守国之度在饰四维(9);顺民之经在明鬼神(10),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11),上无量则民乃妄(12),文巧不禁则民乃淫(13),不璋两原则刑乃繁(14),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15),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16)。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17)。 【注释】 (1)牧民:治理民众,古代将治理国家百姓称为牧民。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古代政治特别强调治理民众遵循天时,什么季节该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矩。 (3)仓廪:仓库。古代仓库储谷物的叫仓,储米的叫廪,此处并无分别。 (4)远者:即远方的民众。能吸引远方的民众来投奔自己,在古代被视为国家政治良好的表现。 (5)辟:开辟。举:尽,皆。留:久,即长期停留的意思。 (6)上:指在上位者。服度:意思是在上位的人穿戴及所用的器物等不违背规矩。服,服制、器物等。度,合乎法度。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7)四维:礼、义、廉、耻,是四种维护国家存在的纲领。维,本义是绳索,后多表达纲领、纲纪之义。 (8)省刑:减少刑法,即减少国家犯罪现象的意思。文巧:又称奇技淫巧,指过分奇巧而无益于实用的制品、物件。 (9)饰:通“饬”,整治。 (10)顺:通“训”,教化民众。明鬼神:向民众表明国家重视鬼神祭祀。古代神道设教,以鬼神祭祀来统一民众意志。 (11)芜旷:荒芜。菅:当作“荒”,懒惰。 (12)无量:无限量,此处指挥霍无度。 (13)文巧:犹言“搞花样”。文,指过分的纹饰。 (14)不璋:不阻止。璋,当作“障”。两原:两种罪恶的根源,指上面说到的“无量”和“文巧”,两者为社会混乱的本源。原,同“源”。 (15)上校:冒犯、冲撞上级。上,当权者。校,冒犯,忤逆。 (16)孝悌(tì):古代最基本的人伦,敬奉父亲为孝,恭顺兄长为悌。 (17)右:古人书写从右向左竖行而下,所以称前面的文字为“右”。国颂:国家的根本法条。颂,本义是一种诗体,此处犹如说“格言”。 【译文】 凡是拥有土地治理民众的人,最重要的事情在遵从四时保证生产,最关键的职责在使国库充实。国家财富积累得多,远方的人就前来投奔;土地充分开辟,百姓就长居而不会离去;仓库充实,民众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足,民众就珍惜荣誉,远离耻辱;在上位者衣着、器物等有法度,百姓的家庭就六亲和睦而稳固;高扬礼义廉耻,君主政令就能推行。所以,要减少国家的刑罚,关键在禁止奇技淫巧;捍卫国家的法度,在于强化礼义廉耻四大纲领;教化民众的大法,在明示鬼神之礼,敬奉山川神灵,敬事宗庙祖先,善待亲戚故旧。不遵从天时,财富就不能生产;不尽量开发地利,国家的储备就不充盈。田野荒芜,百姓就懒惰;在上位奢侈挥霍无度,百姓就胆大妄为;奇技淫巧不加禁绝,百姓就不守法度;不禁绝“奇技淫巧”和“无量”两个祸根,国家就会混乱,刑罚就会繁多;不明示对鬼神的尊重,鄙陋的百姓就不觉悟;不敬山川神灵,国家的权威和命令就难以被百姓知晓;不敬宗庙祖先,百姓就会冒犯在上位的尊贵者;不善待亲戚故旧,孝悌之道就会缺乏。礼义廉耻得不到高扬,国家就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