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1981-2021)

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1981-2021)
作者: 秦朔,戚德志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00
折扣购买: 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1981-2021)
ISBN: 9787521734676

作者简介

著名媒体人、人文财经观察家,原《南风窗》《第 一财经日报》总编辑,新媒体品牌“秦朔朋友圈”发起人。;.;戚德志,资深媒体人,深耕财经行业近二十年,先后供职于第 一财经日报、今日头条等中国头部媒体。

内容简介

推荐序一 百战不息,创新向前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 白重恩 2021 年是TCL 创立40 周年。这家当年像一只小舢板一样的企业,今天已经成长为一艘巨轮,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勇敢向前。 TCL 的发展,折射出改革开放年代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作为TCL 的船长,李东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家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四十不惑”,《万物生生》真实记录了TCL 走过的路;“一叶知秋”,《万物生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到,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企业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经受各种挑战、自我变革与超越的。 东生也是清华大学的校友,就读经济管理学院,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百战归来再读书。这既是他学习型人生的体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TCL 永不满足、不断向上的精神。 我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变化趋势,感到近十年来,国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强调和推动是空前的。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当时我提出,这一战略抉择非常必要,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更为依赖改善效率,而不仅是增加要素投入。 经济增长可分解成几个不同来源,包括人力资本的积累、资本产出比的增加,还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是劳动力、资本和效率的贡献。 我通过研究发现,2008 年之后,基于人口红利的下降和对冲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中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投资拉动,效率改善大大减速。而这种提高投资率的方式并不能带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还是要改善投资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讲,我们要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微观讲,就需要企业在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满足于加工组装式的增长模式。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经济发展的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认为这三者是高度统一的,最终的动力是效率的提升,效率改善是可持续增长的唯一来源。从宏观讲,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对提高市场效率特别重要。从微观看,企业自身只有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战略、组织、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与服务等方面不断变革,才能在竞争中实现领先。 通过《万物生生》这本书,我欣慰地看到,TCL 的发展方向正是创新驱动、效率提升和变革图强。例如,在A 股上市的原“TCL集团”(后更名为“TCL 科技”)通过资产重组和业务重组,剥离了终端业务及配套业务,聚焦半导体显示这样的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产业。虽然营收规模下降了很多,但净利润和市值却提升了很多。终端业务剥离出来后,也可以按照自身的规律,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关系,更好地发展。没有这些深刻的变革,TCL 不可能在最近几年焕发出惊人的活力,重塑自己。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作用。全书对东生作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特质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没有回避他在TCL 国际并购时出现过的某些决策和管理上的失误,同时对他一次次痛苦的自我解剖和艰难重生,也有客观翔实的描写。企业家不是神,是活生生的人,但更要成为不断超越自我的企业领导人。企业家自身的成长潜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在阅读中,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清华经管学院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我们也一直通过案例的方式,把中国企业成功的诀窍传播给整个产业界和社会。由富有研究气质的资深媒体人秦朔牵头创作的这部作品,就是关于企业创新、核心能力提升、第二曲线开辟、领导力与变革,以及企业家自我修炼的丰满案例。 展望未来,我始终认为,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必须依靠创新。 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新产品、新流程,让更多事情变得有可能;另外就是管理方面的创新,既包括整个国家的宏观管理,也包括企业家驱动的管理。这两方面的创新缺一不可,如果有效结合,中国经济就能够得到高效的增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谨向以TCL 和李东生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数十年的成就表示祝贺,祝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万物生生》。 推荐序二 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榜样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宋志平 这是一部企业创业史,也是一部企业家的奋斗史,正像李东生先生所希望的那样,这本书没有写成企业和企业家的成功史,而是再现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描述了一位企业家如何在屡败屡战的境况下百折不挠,再现了企业的凤凰涅槃和卓绝再造。通过这本书,再次验证了这样的道理,任何成功都不能只靠运气,也从来没有什么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得住困难的考验,只有能在挫折中奋起,才能获得成功。过去40 年,TCL 的成长就是在无数失败和成功中交错行进,而李东生先生也是在这些艰难挑战的煎熬中慢慢升华。我们要感谢秦朔先生写出这本不同寻常的书,我们也要感谢李东生先生愿意把TCL 历史上成功和挫折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 TCL 历经了40 年的发展,差不多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重合。TCL 的成长,映射出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岁月中所经历的坎坷和荣光,而在TCL 的成长过程中,李东生先生又是企业穿越惊涛骇浪的掌舵者。这家企业经历了初创、改制、合资、海外并购,经历过产品多元化、规模扩张、整合优化,也经历了企业在制造技术领域的跟跑、并跑、局部领跑,这本书真实再现了TCL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原委。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成长过程中都有两个因素,就是外因和内因,任何企业都会受到外因的影响,而内因又往往是企业能主动自我修正的原因。万物生生,过去的40 年间,我国企业汇成波涛汹涌的黄河长江,成千上万个企业家就像水面上的万千朵浪花生生不息。TCL 的成长经历是我国众多企业中的一个缩影,李东生先生也是我国优秀企业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制造业于中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是个有14 亿人口的大消费市场,没有哪个经济体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只有中国的强大制造业才能满足世界的需求。但制造业也是最艰苦的一个行业,是那种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行业。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TCL 从事制造业的艰辛,他们从普通电子产品一直做到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从一个低端制造业企业进化成高端的先进制造业代表,从当年惠州起家的一家小企业即将成为一家世界500 强企业,在一次次惊险的跳跃中,TCL 不光成就了自我,也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个榜样。 《万物生生》这本书里多次出现李东生先生面临一次次挫折勇于负责的描述,无论是海外收购的挫折还是企业多元化的问题,李东生先生都说“其实责任主要在我”。这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企业和人哪里能从不犯错?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考验企业家的往往是面对挫折的“逆商”,只有生聚教训才能反败为胜。李东生先生勇担责任、深刻反思的特质是多么可贵,这应该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TCL 的发展充满了辩证法,记得几年前,我曾经问过李东生先生,怎么看待TCL 收购法国汤姆逊这件事,他和我说,收购汤姆逊虽然有不少挫折,但TCL 恰恰是通过收购汤姆逊而实现海外发展,使TCL 成为一家跨国公司。是啊,天下没有不付代价的午餐,这本书如实地讲述了TCL 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前前后后,让我们看到了李东生先生这位中国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赴汤蹈火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铸成中国企业家的苦难与辉煌。 我还想说,TCL 和李东生先生的成长与深圳这块改革热土有关。深圳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深圳市政府的“无事不扰,有事服务”的宽松环境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十分重要。2019 年我曾去TCL 深圳的工厂参观过,我知道深圳市政府对TCL 大规模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的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这个艰难的决策过程。中国企业的成长,实际上也来自当地政府和民间大众的支持,中国人要自立于世界之林,也只有上下同欲、万众一心。从这个角度来说,TCL 和李东生先生的故事也是我们重拾自信的一个楷模。 秦朔团队在书的开场采用极简大国制造史的写法也别具匠心,这个简史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展示了当年工业发展的逻辑,也揭示了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TCL、为什么是李东生的必然。我喜欢书中夹叙夹议的写法,这本书也是一部商业案例抑或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也会成为商学院教企业实战课的教科书。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是读着别人的企业传记走过来的,《勇敢的人—哈默传》《反败为胜》《杰克·韦尔奇自传》,以及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稻盛和夫等的自传和经营心得,这些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经营思想曾深深地影响过我们。时至今日,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也希望更多像《万物生生》这样的好书出版,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也把我国企业家的思想传递到全世界,因为有思想才会被尊重。 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新冠疫情也还在全球肆虐,而《万物生生》这本书让我们洞悉了生于忧患的辩证哲学,让我们增添了敢打必胜的信心。在危机中寻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不正是TCL 和李东生先生40 年创新创业的真实写照吗?此刻,在我们的视线中,TCL 和李东生先生依然行走在前方的路上,依然还在不停地攀登,让我们衷心祝愿他们行稳致远…… TCL创立40周年官方授权作品 李东生40年管理思想精华和心路历程 秦朔团队2021新商业文明观察成果 中国工业制造业转型及全球化创新样本 一群敢梦敢为的变革者,一部百折不回的征战史 展现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力量与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