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论语(君子以仁为本)

少年读论语(君子以仁为本)
作者: 刘耀辉|责编:孙芳//李涛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少年读论语(君子以仁为本)
ISBN: 9787573609731

作者简介

刘耀辉,1976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 为青岛科技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编审,硕士 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 究会副秘书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 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曾先后供职于上海古籍 出版社、青岛出版集团,历任分社总编辑、总 编室主任等。近年于《光明日报》《中国出版》 《儿童文学》等报刊发表论文、小说等60余篇。 著有长篇少年成长小说《野云船》、长篇少年 成长小说《山有扶苏》,短篇小说集《飞吧, 黑居易》,长篇童话《布伦迪巴》等,译有《彼 得兔的故事全集》等。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 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第二届“韬奋杯”全 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一等奖等。

内容简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亲爱的读者朋友,听 说过“三十而立”这个成语 吗?通俗地讲,它的意思 就是:一个人到了30岁就 应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 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了。那 么,这个成语是谁创造的 呢?答案就是我们的圣人 孔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当初说这句话的 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个说 法会成为后世的普遍准则 。他的本意其实比较简单 :我15岁那年立志做学问 ,到了30岁的时候懂得礼 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 他的博学远近闻名。齐国 国君齐景公和名臣晏婴向 他问礼,他不卑不亢、侃 侃而谈,让齐景公赞赏。 最关键的是,孔子认为自 己既能温故,又能知新, 所以一定是一位好老师。 他下决心创办私学,教书 育人,让自己的弟子们都 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 什么是私学呢?原来 ,在孔子创办私学之前, 学校都是由官府开办的, 也就是所谓的官学。这些 学校有周天子办的,也有 诸侯办的,然而都只招收 贵族子弟。在那个时候, “士”虽然处于贵族阶层的 最下面,但身份和地位远 远高于平民和奴隶。所以 ,士的孩子到了年纪能上 学,学习知识。在贵族之 外,平民、工匠和商人的 孩子是没有资格上学的。 有的商人即便是赚了很多 钱,但是因为没有士的身 份,他们的孩子仍旧没办 法上学。 孔子出身于士的阶层 ,小时候是正儿八经地上 过学的。当时的人们更多 地把接受教育看成一种义 务,而没有从孩子成长的 角度出发,把这当成一项 权利。当然,也就不会有 人去关心孩子的受教育权 。孔子年少时虽然算是贵 族,但是因为父亲早逝、 家道中落,所以从事过很 多卑贱的工作,也结交过 不少底层民众的孩子。正 是在与这些孩子打交道的 过程中,孔子敏锐地意识 到他们内心深处对上学和 读书的渴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孔 子越来越觉得农民、工匠 和商人的孩子也都有权利 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基本 礼节和社会公德。可是官 学的门槛把这些孩子都挡 在了门外,再加上官学里 早已人满为患,显然想要 让他们都进入官学读书是 不可能的。那该怎么解决 这个矛盾呢?孔子苦思冥 想了很久。与此同时,他 的学问非常好,熟悉一整 套礼仪制度,加上他为人 谦和,所以人们遇到一些 拿不准的问题时,总喜欢 来向他请教。于是,孔子 就得经常扮演乡里老师的 角色。这样一来二去,孔 子的心里自然而然地萌生 出了一个想法:我何不仿 效官学里的老师,也收些 弟子,把我所掌握的文化 知识系统地教给他们呢? 一开始,孔子还有点 儿犹豫,担心这样做会引 发官府的不满。后来,他 反复琢磨,觉得做这件事 有百利而无一害,官府即 使不支持,也不会反对的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通过 上学而明礼,都想去做一 个有道德的人,那么整个 社会不就会更文明、更和 谐了吗?做坏事的人、违 法犯罪的人不就会大大减 少了吗? 想通了这个关节后, 孔子说干就干,将自己要 招生办学的消息放了出去 。当时正当春秋晚期,天 下大乱,礼坏乐崩。孔子 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 在开办私学之初,就确定 了一个具体目标,那就是 要通过培养人才来逐步恢 复“周礼”,即恢复西周初 年的社会秩序——男有业 ,女有家,老有所养,少 有所归,人人和谐友爱, 天下太平无事。 由于孔子的名声很大 ,开办私学的消息传开不 久,就有人慕名前来求学 了。第一个来的学生叫冉 耕,字伯牛,此时已24岁 ,为人端庄和蔼,颇有气 质,善于待人接物;第二 个来的学生叫颜路,字无 繇,此时已25岁,为人仗 义豪爽;第三个来的学生 叫闵损,字子骞,刚满16 岁,以为人孝顺而闻名乡 里。有了第一批的这三个 学生,孔子真正踏出了创 办私学、广教天下人的第 一步。 有意思的是,颜路拜 在孔子门下后不久就有了 儿子,起名叫颜回,字渊 。这个小家伙比孔子小三 十岁,长大后也拜孔子为 师,学问竟远远超过了身 为大师兄的父亲,成了孔 子最得意的弟子。 颜路等人找孔子拜师 ,孔子就此办起了私学, 这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一件 非常了不起的事。毕竟现 在的私人培训机构、私立 学校很多,大家早就司空 见惯了。可从历史的角度 看,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 族来说,这真是一件了不 起的大事!说它具有里程 碑式的意义,那是一点儿 都没有夸张。孔子当时可 能不会意识到,他决定创 办私学,竟然会影响到中 国的历史走向,使得赤县 神州成了这个世界上最讲 究尊师重道、最关注读书 上学、最看重文化传承的 国度。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