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科学家传记(第2卷)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十八号院的一个房间里,87岁 的老人乐菊云正讲述着她父亲乐森碍的故事。 这是一个初春的早晨,窗外的白杨树在春风中不停摇 曳,和煦的阳光从窗外酒进来,老人精神型纸,她将父亲 留下的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费幕般闪 现出来,讲到动情处,她满险洋溢出幸福的笑容,眼神里 透出对父亲满满的自豪。 虽然父亲已去世30年,但是提起他,老人似乎有说不 完的话儿。 她回忆起自己同父母在中山大学和贵阳度过的童年时 光; 回忆起地质学家李四光到贵阳时同住在他家屋檐下的 点点滴滴; 回忆起父亲带着一家人迁往重庆,后来又举家到北京 定居的那段岁月…… 从战火连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 她为父亲走过的艰难岁月感到由衷敬佩,也为父亲的事迹 而感到格外自豪。 她在相册里翻到一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贵阳的老照片 。那是一个中式院落的一角,房前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树 木葱郁,后面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她娓娓道来,照片里 的故事跌宕起伏,把回忆带到了百年前的贵阳乐家大院。 乐家才子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婴儿在贵阳市普定 街(今黔灵西路)的乐家大院呱呱坠地。他父亲为他取名 为乐森狗,后来因为小学毕业证书被老师写成乐森碍,以 后就沿用了“”字。 乐森碍所在的乐氏家族,是近代中国贵阳城的名门望 族。老贵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华家的银子,乐家的才子 ,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乐家人才辈出,得益于乐森 碍的祖父乐海平开创的基业。 乐海平原籍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明末其祖辈迁居贵 州黄平,世代务农。清咸丰年间,海平转而经商,在湖南 洪江设铺,定庄号为“锦盛隆”,生意兴隆,从此发迹。 后携家眷迁居贵阳,严督子女充实学问,勤奋读书。晚年 乐善好施,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葬于贵阳 市郊麦西坝,而后乐家有5座坟在此,石碑高大,今名“乐 家坟”便由此而来。 乐家大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落在今喷水池以北( 旧称北门)黔灵西路(原普定街47号院宅)和毓秀路之间 。因院落较大,贵阳本地人有云:“乐家大院占了两条街 。” 乐森碍的长女乐曼云晚年回忆,大院前门朝普定街, 从外往里,直贯穿七间房屋,后花园后门直至毓秀路。每 进主屋的中间都有院子,两边设有花坛,栽满竹、桑树, 特别是第二间院子,又宽又方(后为景武诊所),安静清洁 。左边是很高的防火墙,旁边有两棵一人抱粗的梧桐树, 秋天树叶满庭院飘落。两棵梧桐树中间有一口很大的金鱼 石缸,飘落下的梧桐叶,有的边上凝着几颗梧桐籽,浮在 金鱼石缸水面,微风吹动,像一支支小船飘来荡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