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作者: (日)陆奥宗光|译者:赵戈非//王宗瑜|校注:(日)中塚明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1.00
折扣价: 29.20
折扣购买: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ISBN: 9787108061058

作者简介

陆奥宗光,日本外交官。和歌山县人。藩士出身。早年参加推翻幕府运动。明治维新后,在外国事务局任职,后历任兵库县、神奈川县知事、外务大丞等职。1888年任驻美公使。1892年任外务大臣。1894年参与策划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次午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参加马关谈判,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简介

六月二十二日,李鸿章收到余交予汪凤藻的公文 ,方知我政府之决心,自知使用恐吓手段威胁日朝两 国已不起作用,便稍做了策略调整,一方面在外交方 针上一再请求欧美强国调停斡旋,另一方面作为军事 谋略,向朝鲜增派了更多的军队。李鸿章的此种军事 谋略,是意味着一改以往恐吓之手段而断然与我一决 雌雄?还是像当初那样,以虚张声势来恐吓我国?委 实难以推测。然在去年六、七月之交,李鸿章确实曾 向北京政府建言,向朝鲜增派大军。他随即与北京政 府合谋,不仅请求英俄公使从中调停,也同样请求德 、法、意公使居中斡旋。而彼等这种请求无疑是在挑 起欧洲列强之间的相互猜忌之心和功利之心,图谋它 们做出不一致的决定,从而产生相互牵制的结果。不 过,当时的德、法、美等国,几乎都未真心接受清国 的请求,唯有俄英两国,因在东亚均有巨大的利益, 因而对日清两国间的调停稍显积极。即便如此,它们 也是各自谋求自身的利益,未采取任何统一行动,最 终各自停止了干预。但是,清国政府特别是李鸿章, 并未放弃争取外援的希望。李鸿章在天津虽时常与卡 西尼伯爵会晤,然而对此并不满足,又与远在东京的 汪凤藻频繁电信往来,打探日本政府如何接受驻东京 的俄国公使的调停。毫无疑问,俄国公使也将在这段 时间里与余谈判的内容暗中透露给了汪凤藻。据称, 六月二十六日,李鸿章曾指示汪凤藻:“俄皇已命驻 日公使劝告日本政府,日清两国应同时从朝鲜撤兵, 然后再议善后之策,要秘探日方具体反应如何后呈报 。”另外,袁世凯自朝鲜给汪凤藻发去电报称:“东 京形势如何?俄国公使的调停情况怎样?请速告知。 ”六月二十七日,汪凤藻回复李鸿章:“据悉俄国公 使已于昨日面见日本外务大臣,建言撤兵之后再议善 后之策。”六月三十日又禀告李鸿章:“据俄公使所 言,已两次向日本外务大臣建言,可每次对方都以某 种借口搪塞,未承诺撤兵,只是表示日本不会主动挑 起战斗。另外,昨晚接到来自俄国首府的电报,令其 再次劝说日本政府,故今日当再与日本外务大臣会晤 ,详情容后禀报。”(显然,俄公使希特罗渥已将六 月二十五日与余会谈的内容告知了汪凤藻。)七月四 日,汪凤藻在电报中建言:“据俄国公使派遣该馆馆 员送来的通告说,在竭力劝说日本政府之后,昨日已 有回复,称应在商讨善后之策后再议撤兵,故已将其 意电告俄国政府,等待指示。由此看来,日本若不多 多少少获取利益,绝不会善罢甘休,故一味指靠俄国 恐不会有特别的效果。”(这也无疑是俄公使将七月 二日余送交俄国公使的H本政府的复函内容密报了汪 凤藻。)可见此时的李鸿章是何等期望通过俄国及其 他方面的调停来解决此问题啊。而就李鸿章军事上的 谋略,即增派军队一事而言,汪凤藻于六月二十六日 电告李鸿章称:“据报日本现尚未增兵,且他们并无 精锐部队,虽人数众多却不足为患。”七月十五日, 又电告称:“据侦探来报,前些日大鸟电告称,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