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取经路--西游记直指人心的智慧

人生就是取经路--西游记直指人心的智慧
作者: 李剑坡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人生就是取经路--西游记直指人心的智慧
ISBN: 97875080527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四大名著里,《水浒》讲的是江湖,《三国演义》讲 的是韬略和计谋,《红楼梦》繁杂一些,但也比较明确, 如鲁迅先生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 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里再加上一句:文化研究者看到的是市井风俗和文化 礼仪。那么《西游记》讲的是什么呢?读者以往都是被 《西游记》丰富绚烂的情节想象和生动戏谑的人物描写所 吸引,因此把《西游记》归纳为神怪小说,那就太轻看 《西游记》了。《西游记》在文学性上并不逊色于其他三 部,所以人们大都只关注《西游记》的文学性,其人物、 语言和情节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并融人我们的日常 语言和文化生活中。但是《西游记》的真正含义,是借 神鬼人物、用出世的故事环境,来讲一个修行人内心由 “凡”入“圣”,从一个普通的“人”到“佛”的修行历 程。《西游记》通篇讲的都是修行的问题,都是“禅”。 因为《西游记》讲的是内心的智慧修炼,不免抽象, 语言和情节很难做到生动、鲜活、明了,所以作者使用了 拟人的手法,赋抽象事物以人形,以此展开故事情节。《西 游记》里面的拟人都有所指,每个情景的设置也和内心修 炼的境地相契合。在《西游记》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章节: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心猿正 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神狂诛草寇,道昧放 心猿。这些标题充满了禅意,内容也是有着深刻的寓意: 例如“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写的是三藏降伏自己的心猿 意马,祛褪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发心成佛的 决心;“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讲的是保持 正念的重要性;“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讲 的是贪念对修行的阻碍;“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讲 的是嗔念导致杀生,使人失去平和本性的故事。《西游记》 里几乎每篇故事都有所指。对于三藏对偶像的迷信和盲目 崇拜,作者吴承恩在“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 难”这一回里,用黄眉怪假设雷音寺,装扮佛祖,引得三 藏膜拜、掉入魔爪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并隐秘地 告诉读者:盲目的崇拜,并不能使人成佛,反倒会走入歧 路。八戒对财、色贪念重,“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这回里面对八戒面对财富和美色诱惑的心理和行为做了深 刻、幽默的描述,最终八戒没有通过财、色的考验,被菩 萨吊起来进行惩罚,就是告诉读者:八戒的修行遇到阻碍, 没有过关。所以最终修行的结果是:到达西天后,三藏、 悟空都成了佛,沙僧也做了金身罗汉,都成了正果,八戒 只做了净坛使者,没有真正的果位……这样的故事在读 《西游记》时,可以信手拈来。所以《西游记》通篇讲的 都是“禅”,是生活“禅”,是幽默“禅”。 只是抱着出世心读《西游记》、研究《西游记》的人 太少了,大家更愿意从《三国》等书籍中寻找人世的智 谋和韬略,或者用娱乐心来阅读《西游记》,享受《西游 记》带来的幽默和轻松。所以能够读懂《西游记》,理解 作者吴承恩留给我们的大智慧的并不多,这实在是一件 非常可惜的事情。 《西游记》假托唐三藏这样一个人物、西天取经这样 一个情节,真正讲的是一个修行人从凡到圣的心路修炼 历程,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实现伟大理想,成佛的磨炼历 程。通篇细究,讲的都是修行的境界。 首先,唐僧西游,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天竺)的行 程,指的是什么呢?这点孙悟空已经说得很清楚:第二 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里, 唐僧问悟空几时能到西天雷音寺,行者说:“你自小走到 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难;只要你见性至诚,念念 回首,即是灵山。”读者不要忘了,孙悟空也是修行人, 而且他的修行时间比唐僧还要长,修行的经历比唐僧还 要丰富。他讲的话是很有深意的:如果你唐僧只把西天 取经作为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旅程,那么就是几千辈子 也走不完,如果你能遵守戒律,时时想着寻找自性,就 能马上达到佛境。六祖《坛经》里面讲:自性在每个人 的内心,“出世揽佛法,如同寻兔角”。悟空这里讲的不 就是心路的修炼吗?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深度、 有境界的孙悟空。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