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龙水村位于长白山西麓与松辽平原的交会处,属于温 带季风气候,典型的流水地貌。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冲积平 原上,居住着百十户人家。 龙水河在村子的上游,因岩石的阻挡和两边凹下去的 地势作用而分成了两支:在东面这支,人们称它为东龙水 ;在西面这支,人们称它为西龙水。两条龙水将村子包围 了起来,在村子的下游汇合在了一起,欢呼着、跳跃着, 投入到松花江的怀抱,又随着松花江往吉林西部再折向东 北,浩浩荡荡奔向了黑龙江,最后,注入了浩瀚无比的太 平洋。 龙水村因此而得名。经过日积月累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这里的土地一把能攥出油来,撒种就长。 在龙水村南面和北面的山坡上,分别生长着大片挺拔 、银白的桦树林。存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北为大,因此 ,人们又叫村北面的桦树林为大桦树林,村南面的桦树林 为小桦树林。大桦树林边缘的松树和杨树形成的混交林地 带,是龙水村村民祖先长眠的地方;小桦树林的夏季,各 种野花掺杂其问,美丽异常,是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村里凡是谈过恋爱的人,不管是谁都到过这个地方。他们 或倚着树干互诉衷肠,或在树下私订终身,或在林问追逐 打闹…… 村里的人家傍水而居,好山好水好地方,应该非常富 庶,可是不然,这里的交通十分不便。如果没有西面连绵 不绝的高山阻挡,这龙水村便是松辽平原东部的一部分, 那该多么美好呀! 大自然就是要给龙水人留下这个缺憾。村里的人们舍 不得这片肥沃的土地,只好在深切下去的河谷上面修了一 条弯弯曲曲的土路通向外面,算是没有与世隔绝。 龙水大队共有七个生产小队,一条土路将龙水村分为 两部分,东面是一、二、三生产队,西面是四、五生产队 ,第六和第七生产队分别在山里,那里的人们靠着龙水河 来自不同方向的两条支流生活着。这冲积平原四周的山坡 上,也散落着星星点点的人家。 暮春,一个姑娘急匆匆地走到了西龙水河岸,毫不犹 豫地大步踏上了小木板桥。这小木板桥的桥面有二尺宽, 是由一块块的小木板在木方上铺就的,桥面以下是由几个 细腿像马扎似的底座在支撑着。姑娘的大步踩得桥面一颤 悠一颤悠的,像要随时塌掉一样。 但姑娘顾不上这些。她过了桥,抬眼望见人们都在田 野里干活,有挑担的,有推车的,有刨苞米茬子的,还有 在烧荒、搂草的——一片备耕景象。其间点缀着一群红红 绿绿小女孩子挖野菜的身影,顿时使这原本荒凉的大地活 泛了起来。 看到这些,姑娘心下暗喜,不觉又转眼望向村里,一 排排低矮的土坯草房,家家户户房前那粗壮的黄泥烟囱里 冒着轻烟,一律向西略微倾斜,就好像是向日葵向着太阳 生长一样,甚是整齐。看到这里,她不自觉地摇摇头,自 言自语道:“大自然真的是有好多奥秘啊!”姑娘这样说 着,脚下的步子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