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之光——文化“两创”的济宁答卷](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204/10/20231204104107821.jpg)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44.25
折扣购买: 尼山之光——文化“两创”的济宁答卷
ISBN: 9787532965496
一、祖国颂 那一年,乔羽刚好29岁 ,在赣南和闽西革命老区采 访,忽然接到电影《上甘岭 》导演沙蒙的电报,让他为 志愿军战士写一首歌,要求 电影没有人看了,那首电影 插曲还在传唱。沙蒙告诉他 ,作曲选了刘炽,歌唱请了 郭兰英。太好啦!乔羽高兴 得就差喊青春万岁了。上一 年,他刚与刘炽合作了《让 我们荡起双桨》,一曲歌罢 ,激荡了一个青春中国的波 涛。而郭兰英则是他心仪已 久的女神,他早就想写首歌 献给她了。 喊祖国万岁吧!沙蒙笑 了,交代道,就写我和我的 祖国。 好!乔羽回到长春电影 制片厂,钻到机房看了一天 样片。影棚里灯亮起时,他 的眼前突然涌来一条大河, 流淌于华夏大地的长江、黄 河。写《红孩子》时,坐轮 渡涉江,他第一次看到了长 江,看到南方田野上的墨绿 与陌上开花,波浪般的向他 涌来。这可是抚育中华儿女 成长的母亲河啊。在他乡, 在异国的游子、战士,坐在 上甘岭上回望故园与亲人时 ,他们的心中、眼中、梦中 ,荡漾的就是故乡门前的河 啊,大大小小的河。乔羽心 中也有一条大河,少年的河 ,母亲的河,那是流淌在济 宁城郭的河。 二、运河谣 杜庆生惊叹这条大运河 。 人间四月天,在济宁城 ,甫一见面,他便向我砸来 一句话,运河是人类文明的 伟大工程。瞠目结舌之余, 不免对他的宏大叙事露出几 分怯意。 杜庆生是老三届,凭着 当年在济宁一中读书的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