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的历史:中国女子书画会重建活动纪实
作者简介
鱼丽,原名鲍广丽。文化学者,知名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现居上海。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女子书画会会员,李清照协会会员,上海作协会员,杨浦区作协名誉会员。出版社副编审,图书策划人。 曾获“上海市第二届文学新人佳作奖”等各类奖项。 在“澎湃?艺术评论”、《书与画》、《上海中国画院通讯》、《光明日报》等媒体报刊上发表多篇书画论文与随笔。 在长宁图书馆、杨浦图书馆、吴江图书馆开过女性主题以及古典文化方面的讲座。 出版有《闺秀笔记》(全三册)、《上海:海上风情录》、《茶经:煎茶滋味长》、《胭脂聊斋》(古典随笔集)、《最美的服饰》等作品十几种。 传记作品《国师张良》被翻译到韩国出版。 画作参加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盛世风华——上海宣传系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收入《盛世风华》(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书。
内容简介
中国女子书画会(民国时期)简介 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于1934年4月29日的上海。由冯文凤、李秋君、陈小翠、顾飞、杨雪玖、杨雪瑶、吴青霞、何香凝、陆小曼、顾青瑶、潘玉良、谢月眉、丁筠碧、唐冠玉、虞澹涵、庞左玉等当时一批出身名门望族,富有家学渊源,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新女性思维,社会知名度较高,才华横溢的女性书画艺媛组成,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鼎盛时期会员扩展至全国达两百余人,声势浩大。在存续的十五年间,以冲出封建藩篱,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编辑出版《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特刊》四期 , 举办画展二十余次,还积极投身社会,举办仁心普举的公益慈善拍卖,作品售出后,所得款项悉数捐助贫困儿童、赈灾、抗战支前,被美术史专家赞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艺术水准最高、存续时间最久的女性艺术组织,在中国美术史上拥有不可磨灭的地位”。1949 年,基于各种原因中止活动,会员流散至国内及海外各地。自此,作为一个曾经的传统文化现象和民间艺术社团,逐渐被社会公众遗忘,尘封在美术史专家的叙述中。作为中国美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现象和上海珍贵的女性美术硕果,应当挖掘其在新时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中国女子书画会(民国时期)代表性成员生平和作品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出生于香港。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 何香凝出身于富裕家庭。1897年,与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结婚。他们寄居在廖仲恺哥哥廖凤舒家中的阁楼上,何香凝随廖仲恺读书学习,吟诗作画,纵论国事,感情笃深。 何香凝曾有诗云“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故为爱巢命名为“双清楼”,何香凝后来号“双清楼主”“双清馆主”,以此纪念这段清贫而美好的时光。 1903 年 1月,廖仲恺暂别何香凝,东渡扶桑留学。在丈夫的影响下,何香凝卖掉家中所有杂物,随夫君一同走上留学的道路。先后就读于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并且跟随日本名画家田中赖璋学习绘画。1903年春,何香凝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 从此,她和廖仲恺开始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后,何香凝寓居上海,筹办过多次大型的义卖救国书画展览,开创了由女性组织、筹办画展的壮举,为日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创立树立了先锋榜样。 1935 年,她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并参加了 1935 年 5 月 10 日第二届书画展和 1936 年 5月 29 日第三届书画展。 1935 年 12 月 8 日,在上海教育馆,与冯文凤、谢月眉、赵含笑、龚淡如、陈小翠、黄映芬、陆小曼、唐冠玉等举办了“妇女书画展”。 何香凝一直倡导妇女解放与独立自主,是中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先驱。1960年,何香凝因德高望重,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 何香凝擅长中国画,善绘梅花、狮虎,其画风颇受岭南画派影响,有深厚的传统素养,格调高雅,讲究立意,又善于吸收西方绘画技法,注重写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包括《狮》《梅花》《高松图》等,曾出版画集《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 何香凝的画作,抒情明志,充满斗争之意,记录了中国现代史的风云变幻,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根据最新文物保护规定,为防止近现代珍贵文物流失,她的作品被列入不准出境名单 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于1934年,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艺术水准最高、持续时间最久的女性书画家组织,创造了女性艺术史上辉煌成就,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一个特定文化现象,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中止活动六十六年,该团体本身以及杰出成员的生平事迹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仅仅停留在美术史学家的叙述中。2015年,上海一批中青年女性书画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议发起重建距今有九十年历史的中国女子书画会,使之重新走出了历史,展开了中国当代女性书画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鲜有创举之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