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熙精选集(精)/世纪文学60家

从维熙精选集(精)/世纪文学60家
作者: 从维熙
出版社: 北京燕山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从维熙精选集(精)/世纪文学60家
ISBN: 9787540235574

作者简介

从维熙,1933年出生于河北玉田县。年轻时曾任教师,北京日报记者、编辑。18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曾出版小说、散文集三部。1957年反右运动后,曾沉沦社会底层二十年。1979年重返文坛至2013年共出版文学书籍(包括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和随笔集)共70部。其中的部分作品除在港、台出版外,还被译成英、法、德、日、韩及塞尔维亚文在国外出版。 曾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内容简介

“陪听!陪听!”那姑娘见我神色恍惚,对我加 重了语气 说,“你想到哪儿去了,中国又没有红灯区,哪会有 什么色情 中介机构?” 我终于听明白了她的话,但是我不明白“陪听” 是什么 含意。 “就是陪人说话,特别是听人家说话。”她说, “人生分幼 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有些老年人进入黄昏 年纪,生活 上特别孤独;他或她不需要你照顾吃、喝、拉、撒、 睡,那是保 姆干的活儿。你的工作实际上很轻松,只是白天陪着 老人说 话。当然,由于老人们的生活经历各有差别,脾气秉 性也存 在着千差万别。我看你气质挺好的,又有大学学历, 一般来 求职的女性,我们还不敢随便介绍这个工作呢!”电 脑小姐笑 了,笑得甜甜的——很显然,她对我的感觉,一定和 我对她的 感觉一样美好。 “你贵姓?”我觉得这个女孩挺可爱的。 “我姓林,叫林笑。” “我叫魏红——我的名字可没有你的那么雅静。 其实, 你在电脑屏幕上已经看到了我的名字,为了表示谢意 ,还是 自报一回我的大号吧!不过,我想在上岗之前,给你 们提个 小小的建议,今后能不能把‘陪听’这个容易招人误 解的职业 改为‘伴听’,让它更清白一点呢?”“感谢你的提 醒,我们现 在就改。”说着,她在电脑职业中介的栏目中,改掉 了原来的 名称,换上了“伴听”二字。她重新坐回到电脑桌旁 ,对我莞 尔一笑说: “你要去的地方,是个军队离休干部的疗养所。 在西山 脚下,那儿环境幽静……” “工资呢?”我打断她的话,“至少够我吃饭吧 ?” “那还用说吗?但是我要告诉你一点,干这个差 事要有 耐心,你将要面对的是个落生在世纪初的老人。你明 白吗?” “我懂。如果是外星人就更好。” 林笑一笑两个酒窝:“你还挺幽默,在合同上签 字吧!” 我在那张纸上写下了我的名字。在美国西雅图入 学通 知书到来之前,我应当学会适应自立的生活习惯—— 尽管这 是父母并不十分同意的事情,在这方面我是家庭的叛 逆,叛 逆意识来自我要学会独立生活。这不需要家庭投票表 决,我 的意志就是句号。我挥手向林笑告别。 两天之后,我接到一个电话:“你来工作吧。从 西直门上 公共汽车,途经颐和园往西,在玉泉山旁边,有一座 花园式的 楼房,门口还有警卫。你向警卫报上你的名字,就可 以进 来了。” 凭着我的感觉,我的主人是一个挺有来头的人物 。什么 人能够享受伴听的待遇,在西方19世纪的小说里,我 见到过 孤独老人雇用女仆,给他(她)读小说什么的,以打发 他(她) 的时光,那情致十分古典。在当代的外文杂志上,我 也看到 过不愿进养老院的老人,找一些有文化的女士,陪着 她或他 养花种草。当然那些老人都是些有钱的人,中国的钱 和权是 连在一起的,我断定我的主人一定二者必居其一。在 大学学 习时,我的爱好是读一些福尔摩斯的原文小说,作者 柯南· 道尔那种严于推理的逻辑思维,对我影响很大——我 就是拾 人家的牙慧,来判断我未来主人的。 下了公共汽车,向平民百姓问路,那些居住在山 脚下的 人们,竟然不知道这儿有什么疗养所之类的地方。后 来碰到 了一个身着戎装的军人,他仔细地告诉我去那儿的路 线,才 算解决了我的疑难。不过,我已经走了不少的冤枉路 了,待 我按着他的提示,绕了两个s形弯路后,一片坐落在 林荫中 的小楼楼群,立刻出现在我的面前。这实在是个不错 的地 方,山峦草木葱茏,绽开于万绿丛中的映山红,在山 风中左摇 右晃,使人想到俏丽的古代仕女的裙衫,惹人千般遐 想,逗人 万种思绪。我想如果有人从远处看我,我这身白衣白 裙,一 定也是一道脱俗的风景,因为盛夏时节的西山虽然姹 紫嫣 红,但是唯独没有白色。我下意识地朝四周看了看, 没有发 现窥视我的人影和目光。我当真要感谢那位电脑小姐 ,让我 在去美国新泽西州之前离开闹市,有这么一段拥有自 然的时 间。无论我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能与自然贴得 这么 近,我也就心理满足了。 终于我看到楼群外边的那圈铁栅栏了。那儿站着 一个 持枪的警卫,他看了看我的应聘证明,指了指楼群中 的1号 楼,我就兴冲冲地朝那儿走去。老实说,我在兴奋中 也不无 遗憾。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绿,那楼群不仅一律是 平顶楼 房,而且在色泽上,也一律是青灰颜色。也许是我过 多地欣 赏过欧洲风情照片和录像之故,觉得这楼群十分单一 ,就像 是一个个身着中山装的老人,笔管条直地站在那儿。 中国喜 欢突出共性,连楼群的建筑也是这个模式。当然,这 些建筑 并非今天之作,它隶属于20世纪50年代或者60年代, 但是 它实在与这山这绿以及山和绿形成的自然景观,失去 了美丽 的和谐。想到这儿,我又暗自笑开了我的浪漫,历史 就是历史, 那不是我这个弱女子能够搬得动的。历史是铁,我这 是把历史 感情化了。不是吗?我擦了擦头上的汗,按响了1号 小楼的 门铃。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