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之战
作者简介
[美]詹姆斯·B.斯图尔特(James B. Stewart) 著 1988年普利策奖得主、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华尔街日报》前头版编辑,现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著有《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等。 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是美国著名畅销作家、获奖记者,以其对美国商业和金融世界的深入报道而闻名,被《旧金山观察报》称为“记者的楷模”。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前头版编辑,斯图尔特因他对1987年股市崩盘和内幕交易丑闻的报道荣获1988年普利策奖。 [美]蕾切尔·艾布拉姆斯(Rachel Abrams) 著 2018年普利策奖、2022年艾美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资深制作人。 作者蕾切尔·艾布拉姆斯是成就卓著的年轻女性记者,报道作品曾获普利策奖、艾美奖,为《纽约时报》赢得2014年斯克里普斯-霍华德公共服务报道奖等。她与詹姆斯·B.斯图尔特及另一名同事合作的报道获美国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勒布奖,该获奖报道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李磊 译 人文社科类译者,译有《一人公司》《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对民主之恨》《金斯伯格访谈录》等。
内容简介
序 言 “我可以说,关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那种恶臭工作环境的所有报道都是真实的,”有人在 2018 年 10 月发给《纽约时报》秘闻热线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如此写道,“这个案子让我火冒三丈,看到我从小就钦佩的机构和人士在幕后所展现的丑陋和道德沦丧,我心都碎了。” 这个案子指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莱斯利·穆恩维斯所牵涉的案件。就在一个月前,穆恩维斯辞去了职务,同日,《纽约客》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章与此前的一篇文章详述了 12 名女性控诉穆恩维斯性行为不端的情况。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内部调查,以确认穆恩维斯是否应该获得1.2 亿美元的离职金等问题。 从很多方面来看,穆恩维斯的突然离职只是这个故事的开篇。在《纽约时报》,我们两人—媒体记者蕾切尔·艾布拉姆斯和商业专栏作家詹姆斯·B. 斯图尔特各自从不同角度跟进了这个故事。蕾切尔曾为茱蒂·坎特和梅根·图伊获得普利策奖的那篇有关电影界高管哈维·韦恩斯坦的报道出过一份力,她很关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内部调查。她想知道这家公司是真的在尽力查明真相,还是像很多企业的自主调查一样去竭力掩盖丑闻并保护一些有权有势者的利益?詹姆斯则在探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会的内部运作,以及它将以何种方式处理针对其首席执行官的控诉。 在这封电子邮件发到《纽约时报》的“秘闻罐”后,筛选人员将其转发给了该报的媒体编辑吉姆·温多夫,他转而把这封电子邮件发给了蕾切尔。那天她出门时正好经过詹姆斯位于《纽约时报》三楼新闻编辑部的办公桌旁。他们此前几乎没打过交道,但蕾切尔在詹姆斯桌前停了一下,因为她听说他也在调查穆恩维斯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她把这封邮件的内容向詹姆斯描述了一番,詹姆斯很兴奋:这个线人听起来既能证实其见闻又能详谈,他所说的穆恩维斯离职的真正原因比公开报道中所说的要有意思得多,其中甚至涉及敲诈勒索的意图。 当晚,蕾切尔与这个线人谈了话。她觉得此人此番挺身而出并将职业生涯置于险境的动机是无私的:此人密切关注着“#MeToo”运动,因此不想让那些侵犯女性后还能一手遮天、掩盖事实的男人逍遥法外。蕾切尔认为这名线人对那些容忍这种行为的机构也有着同样的关切—就该案而言是一家上市公司。她相信这名线人并不忠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任何对立派系。 这个线人及后来的很多人提供了数百页的原始材料——电子邮件、短信、采访笔记、内部报告,这些材料记述了发生在一家大公司最高层的有关性、谎言和背叛的骇人大戏。 “#MeToo”运动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会发生了爆炸性的碰撞。穆恩维斯是第一个因掠夺式性行为而被迫辞职的大型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韦恩斯坦的公司规模小得多,而且是私有公司。) 更何况,穆恩维斯并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首席执行官。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作为一流的传媒和娱乐公司,拥有足以自傲的新闻部门,在美国的政治和文化领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在穆恩维斯的领导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的收视率从末位上升到了首位,并且卫冕了十几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股价也涨到了原来的两倍多。《好莱坞报道》称穆恩维斯是娱乐界最有权势的人。他在任期间的收入超过了七亿美元,这使他成为美国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之一。 即便穆恩维斯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也仍须向董事会汇报工作,董事会有权聘用和解雇他,或者以其他方式对他施以奖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包括一名前国防部部长、一名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前负责人、一名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前院长,以及一名奥斯卡奖获奖影片的制片人。但他们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被一个持股率为 80% 的控股股东通过行使投票权而将其替换掉。 该控股股东即全美娱乐公司,这是一家连锁院线公司,也是一个传媒帝国的控股公司,而这个传媒帝国的缔造者就是身体每况愈下的 95 岁老人——萨姆纳·M. 雷德斯通。萨姆纳拥有维亚康姆集团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维亚康姆集团是一家娱乐公司,旗下包括派拉蒙影业和多个有线电视频道——音乐电视网、喜剧中心和尼克国际儿童频道。近年来,萨姆纳很大程度上把控制权让给了他 64 岁的女儿莎莉·雷德斯通,由她兼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维亚康姆集团的副董事长。莎莉很有可能成为萨姆纳的法定继承人,但也可能不会。 从很多方面看,莎莉·雷德斯通都是被牵扯进来的,她之所以被扯进这场大戏,是因为其父日益过分的怪诞之举威胁到了家族的财富和遗产,而这一基业是她父亲耗费了几十年时间才奠定的。她并不熟悉好莱坞的路数,对迎候她的全男性堡垒和根深蒂固的性别成见也毫无防备,还一再被人轻视,尤以其父为甚。 莎莉试图维护自己的权威,并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运营施加影响,这对穆恩维斯及其盟友来说是无法容忍的。穆恩维斯在被迫辞职前几个月曾向雷德斯通家族宣战,意在剥夺他们的投票权。令我们不解的是,为什么穆恩维斯明知(他确实知道)他过去的掠夺式性行为有被公开的风险,而且是巨大的、紧迫的风险,他仍然要发动一场企业内战。 当然,从路易·B. 梅耶、阿道夫·朱克、泰德·特纳、约翰·马龙、鲁伯特·默多克到萨姆纳·M. 雷德斯通本人,这些传媒大亨们从未为这种问题操心。他们全都是白人男性,无论他们多么肆无忌惮地大发脾气,或者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态度有多么麻木乃至偏执,他们的权力和权威都是不容置疑的。 他们治下的董事会虽肩负着保护所有股东的责任,但这也不过是他们独裁专制的遮羞布而已。萨姆纳曾夸口说维亚康姆集团的董事会从未违逆过他的旨意。在他们的世界里,性方面的不慎言行就像在贝莱尔乡村俱乐部的第 18 发球区谈成的生意一样平平无奇。“选角沙发”这个概念(以性来换取工作或角色)虽并不仅限于传媒业和娱乐业,但首创于好莱坞。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和后来的韦恩斯坦公司的老板——哈维·韦恩斯坦的绯闻早已流传多年,但这并没有妨碍他获得好几项奥斯卡金像奖。即便出事,也是女人们首当其冲地承受批评——是那些“荡妇”在利用性来敲诈有权有势的男人。对于穆恩维斯涉嫌在工作场所进行性骚扰所引发的舆论,好莱坞资深制片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会成员阿诺德·科派尔森似乎颇有些不解。“我们都这么干过。”他不屑一顾道。 好莱坞的传统商业模式依靠有线电视费和院线影片的影碟租赁业务繁荣了几十年。这就是萨姆纳·雷德斯通所掌握和主导的模式,让他成为亿万富翁。但对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其他所有大型传媒和娱乐公司来说,这种好日子正在技术进步和持续变化的文化规范的共同冲击下不断崩解。奈飞这家娱乐流媒体服务公司此前已击败了维亚康姆集团旗下的百视达公司经营的数字影碟租赁业务,在全球赢得了近2.1亿订户。它正在创造自己的内容,并与维亚康姆集团的派拉蒙影业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台展开直接竞争。直达消费者的流媒体和退订有线电视的新世界迫使所有传统传媒公司在战略上做出彻底的改变。 工作场所也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这不仅始于“#MeToo”运动,也源自“黑人的命也是命”等社会运动。首席执行官作为独裁者的模式正在让位于一种更多元化的、民主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承认多样的客户、员工、社群及股东等各方的利益,尽管他们相互之间存在冲突。 这些力量全都在雷德斯通的传媒帝国中发挥着作用。就在萨姆纳的威权掌控力日渐衰弱以及他的女儿试图巩固自身地位之时,各个争夺统治权的对立派系之间暴发了一场诉讼洪流。虽然维亚康姆集团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内的冲突可能特别激烈和个人化,但面对代际更替、高速演变的技术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同样的一些力量在所有上市公司也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碰撞。 在雷德斯通的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很多时常让人瞠目结舌的风波都登上了街头小报、好莱坞的商业出版物和全国性媒体的头条,连萨姆纳自己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也不例外。但这些报道只是透露了发生在萨姆纳那座奢华的比弗利山豪宅、时代广场派拉蒙影业总部以及黑岩大厦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会会议室内的戏剧性场面和之前在洛杉矶、波士顿和特拉华州的多所法院秘密展开的诉讼程序。 我们的调查引出了一众人物,其中有企业的顶层高管、董事和雷德斯通家族的成员,也不乏风情万种的情人、前肥皂剧和真人秀明星、渴望卷土重来的落魄经纪人,以及专做名人生意的红娘。他们都被数十亿美元的财富战利品和好莱坞那神话般的诱惑所吸引。 在更深入地挖掘这个故事的三年调查中,我们获得了数百页的原始材料,还在法庭档案中找到了更多资料,其中大部分不被公众所知。随着官司的继续——以及更多诉讼的威胁笼罩着所有相关人士——很多消息来源都要求对其身份保密。最初联系《纽约时报》的那名线人就拒绝透露身份,也不愿再对本书的成稿做更多配合。其余线人的身份都列在了附注里。 这些材料提供了空前的详尽视角,揭露了两家上市公司及其董事会和正经受着激变剧痛的豪门里不为人知的内部运作。对很多局内人来说,再多的金钱、权力甚至爱欲都无法让他们满足。 这场已经开幕的大戏虽发生在维亚康姆集团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但最近美国的商业和社会高层中的贪婪、陷害、阴谋和背叛的鼓点却并不局限于一两家公司或某一个富豪及其攀附者。无怪乎很多美国人眼中的这些自私自利的娱乐和商业精英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抵制,因为他们无论言行有多么猥劣,造成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总能全身而退,财富纤毫无损,甚至有所增益,随时准备并且能够踏上下一条铺在他们脚下的红毯。 《纽约时报》畅销书、《纽约时报》年度瞩目好书、《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获《金融时报》和施罗德年度商业图书奖提名 权力伴生罪恶,欲望终致枯涸。在这场无剧本真人版的“权力的游戏”中,情人的操控和孤立、盟友的背叛和离间、亲人的落寞和守护等戏码围绕着一个渐趋失能的暴君式老牌富豪轮番上演,直面人性沉浮与殊死搏杀,没人放在眼里的小女儿如何捍卫父亲缔造的帝国与尊严。 好莱坞帝王家族真实版“权力的游戏”,金钱与欲望面前,人人丑陋,人人皆为棋子 以荣获美国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勒布奖的报道为基础。《继承之战》以细致的笔触叙说了一个“有钱任性”、掌控美国娱乐圈半壁江山的好色老头的巨额遗产群狼环伺、险遭鲸吞,而在父亲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的小女儿被迫应战,步步为营,夺回父亲产业的精彩故事。 热播美剧《继承之战》故事原型,一场无剧本真人版“权力的游戏”,再现雷德斯通家族的继承风云 《继承之战》是热播美剧《继承之战》故事原型,同名美剧横扫2018—2024年金球奖、艾美奖、美国电影学会奖、评论家选择奖等一众最佳剧情类剧集奖,斩获多项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以及最佳剧情类男女主角奖。这部美剧影射的正是美国传媒大亨萨姆纳·雷德斯通家族的继承风波,涉及派拉蒙影业、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企业。 两位普利策奖得主携手撰写,“记者的楷模”、《贼巢》作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 + 新秀女记者蕾切尔·艾布拉姆斯新作,叙写媒体帝国从巅峰到黄昏的辉煌与衰落 《继承之战》由詹姆斯·B.斯图尔特与蕾切尔·艾布拉姆斯两位普利策奖得主共同撰写,他们以专业记者的敏锐洞察力,深入调查并记录了雷德斯通家族的复杂纷争。从性侵丑闻到家族内讧,从遗产争夺到企业控制权之争,《继承之战》不仅仅是一部家族斗争的纪实,它还深入探讨了派拉蒙环球这家媒体帝国的兴衰历程。在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优势的当下,书中通过雷德斯通家族的个案,反映了整个传媒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以及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老牌媒体企业如何应对挑战,寻找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