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韧性
作者简介
沈建光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京东科技研究院院长。 曾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欧洲央行和中金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访问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莫干山研究院执行院长。 已出版《变革:新时期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什么决定中国未来?》《产业数字化》等著作。
内容简介
疫情造成的衰退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实体经济遭受重创。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3%,在此情形下,有不少观点认为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将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 在笔者看来,疫情冲击下全球重回大萧条的判断言过其实,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与大萧条期间在货币制度环境、宏观政策理念、全球贸易情况、银行体系健康程度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迥然有别,重回大萧条的担忧如上文所说,其实是一种误导。 疫情冲击下的短期经济衰退也不等同于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尽管在经济下行与股市动荡方面,当前形势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非常相似,甚至休克疗法下的短期经济下滑更为严重,但本次危机的症结并非出于金融系统。 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与2008年金融危机也有明显区别,如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要好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并没有重要金融机构倒闭;在缓释流动性危机方面,本次美联储的应对也远比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果断;加之针对此次疫情,美国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财政救济措施直接缓解企业和居民部门流动性压力,对实体经济起到了更为明显的托底作用。 当然,倘若疫情持续时间过长,疫情危机通过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向金融体系传导的风险是值得关注的。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历史上罕见的公共卫生危机。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4月9日,全球已有超过1.3亿人感染新冠肺炎,逾291万人不幸罹难。 考虑到有效隔离和扩大检测是减少人员受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在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对生产生活的限制措施仍将持续。由于疫情阻断了正常的人员、物资、资本的流动,航空、旅游、酒店、餐饮、体验式消费以及部分生产活动受到明显抑制。休克疗法的冲击巨大,经济短期陷入急剧衰退。 大变局下的双循环战略选择,科技赋能下的产业数字化机遇,如何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