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

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
作者: 尚永亮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
ISBN: 9787301280485

作者简介

尚永亮,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柳宗元研究会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汉唐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人与自然的对话》《经典解读与文史综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理论与实践》等专著二十余部,主编教材及丛书多种,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二百余篇。

内容简介

第二讲 代群变化及其特点 到了盛唐时期,便进入了第三代群。这一代群, 大家非常熟悉,多是一些超一流的大家,是当时诗歌 领地的巨星。像“李杜”“王孟”“高岑”等等这样 一些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第三代群诗人,在创作中 声律、风骨兼备,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唐玄宗年间,政治比较开明,国力空前强盛,国 家的疆域也非常广阔。受时代风潮的浸染,盛唐诗人 大多都走出了家门,踏上了漫游的旅途。他们仗剑去 国、纵横干谒,或者寄情于大漠,或者优游于田园, 挥洒出了一份空前的自信和自傲。在诗歌创作上,则 主要体现为两种主导性的风格,或雄浑悲壮,或闲逸 自然,兼得于风骨声韵之美。在这样一个代群里,他 们的创作数量非常丰盛,而且创作质量一流。 代群中最为著名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李白以浪 漫、自信、豪放的情怀创作出了大量容纳自由心灵, 或飘逸洒脱或大气磅礴的歌行体诗作,而杜甫则倾注 全力于格律诗的创作,特别是在七言律诗的创作上, 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律诗在杜甫手里运用自如,营造 出一个个高妙的境界,以至于盛唐的诗歌评论家殷瑶 在他的《河岳英灵集》的序里这样说道:“开元十五 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也就是说,以开元十五年 (727)为时间断限,盛唐诗人的创作在格律和风骨 两个方面都达到了比较谐美的境地。至于他们在诗歌 史上的贡献,用美学家李泽厚《美的历程》中的话来 说就是:李、杜二人分别代表了两种盛唐,“如果说 ,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 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 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 形式、无可仿依的天才抒发;那末,以杜甫、颜真卿 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 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 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 式和范本”。这就是说,李白的创作更多地表现为破 旧,是对旧有规范的一种突破;而杜甫的创作则主要 在于立新,是对诗歌新形式的一种建立和确定。 以李、杜为代表的第三代群也就是盛唐诗人群的 出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为唐诗增加了夺目 的光彩,一方面展示出作为个体创作的鲜明特点,另 一方面则以群体的力量,合鸣出为后人所艳称的“盛 唐之音”,形成了唐诗创作的一大高潮。在这个高潮 之后,经过第四代群“大历十才子”的过渡,到了唐 宪宗元和时期,以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为代表的第五 代群,便接着掀起了唐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后人论 诗有所谓“三元”之说,即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 元元祜,这“三元”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最 令人瞩目的时期的标志。其中的开元和元和,便都在 唐代。 从历史的发展和演进看,盛唐之后紧接着进入中 唐。其所以由盛入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那场 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烽火席卷了整 个北中国的大地,不仅造成了社会生活、经济、政治 各个方面的一种衰败、一种转折,而且刺激了一批有 志之士的奋起,由此带来了唐宪宗元和年问短暂的“ 中兴”。伴随着社会政治的这种变化,也导致诗人创 作方向的几度改变,并形成两个前后衔接但风格很不 相同的诗歌代群。 一个是活跃在代宗大历年间,直到德宗贞元中前 期仍在创作的诗人群体,即第四代群。此一代群以韦 应物、刘长卿和人称“大历十才子”的一批诗人为代 表,在创作中,他们已明显改变了盛唐诗人的创作方 向,远远失去了那样一种阔大不羁、刚健有力的风格 ,他们多与青山白云为伴,面对衰微的国运,表现出 沉郁、悲凉的个人感情,缺少骨力,也缺乏新变,创 作成就整体上不够突出。与此前的盛唐诗人群和此后 的元和诗人群相比,这一代群就好比夹峙在两座高峰 间的一个低谷,是继第一代群之后的又一个过渡性群 体。 另一个诗人群体,便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已步入 诗坛,直到唐敬宗甚至唐文宗时期仍有成员在世,而 以唐宪宗元和年间为最活跃创作期的第五代群。这一 代群,主要有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张籍、王 建、李贺、贾岛、柳宗元、刘禹锡等诗人。从知识结 构看,这批诗人比盛唐诗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拓进 。盛唐诗人更多地是注重诗歌创作,较少学术和政治 上的建树,而到了中唐时期,这些诗人不仅在诗歌创 作上有着骄人的成就,而且在学术、政治上都走在了 时代的前列。 这批诗人又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形成了彼此差 别很大的创作倾向:一个群体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的“韩孟诗派”;另一个群体就是以自居易、元稹为 代表的“元白诗派”。“韩孟诗派”走的是一条奇险 、怪僻的创作道路,“元白诗派”走的是一条平易、 通俗的创作道路。而无论奇险还是平易的创作倾向, 早在盛唐时期的杜甫诗里就已经存在了,只是杜甫没 有把它们作为自己主要的用力方向。孟郊、韩愈、元 稹、白居易继承了杜诗中偶然一露的特色,并把它用 全力推向了极端。推向极端之后,就使得他们的创作 风格和盛唐时期非常不同了。盛唐诗歌讲究阔大、圆 融、自然、飘逸,而这个时期的诗歌或者讲究通俗, 俗得连一般老百姓都能读。比如后人就记载,说自居 易作诗,常常读给老太太听,老太太能够听懂,他才 把这些诗句写进诗里。韩、孟写诗则以奇险著称,有 些非常奇特、险怪的诗句,都被他们写进了诗中。这 样的一些走向,充分展示出元和诗歌创作上的新变, 并形成开元、天宝诗歌高潮后的另一个创作高潮。 P10-14 这是一本唐诗研究专家写给读者的走进诗歌盛唐的小书。本书从唐诗中看唐人的生活面貌,举凡唐人的读书、漫游、干谒、从军、科举、仕宦、党争、交游、婚姻、琴棋书画、诗酒人生,尽展眼底,多角度地反映了唐人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建构出了一个别样的唐人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