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第3版)

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第3版)
作者: 吴郁|责编:黄月蛟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第3版)
ISBN: 9787504384829

作者简介

吴郁,女,1945年5月出生,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播音学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艺术。 主编《播音学简明教程》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材中青年奖。 专著《主持人的语言艺术》获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学术著作一等奖。 专著《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该书第二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持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同名著作获第六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二等奖。2004年荣获第二届“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著有《节目主持艺术探》《节目主持能力训练路径》等著作;主编《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谈话的魅力》《提问;主持人必备之功》等图书;是教材《中国播音学》《电视播音与主持》的主要撰稿人;《广播电视词典》副主编。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善问” 需 “ 有备而来” 一、 好的提问出自用心准备 主持人喜欢把采访前的准备形象地比喻为 “ 做好 功课”。 认真准备才可能有好的提问, 好的提问才能 引来嘉宾高质量的谈话。 无论人物采访, 或事实性、 意见性采访, 都需要主持人了解相当的专业知识, 掌握 有关政策和社会背景, 占有尽可能丰富的资料。 因为 即便面对自己熟知的领域, 也可能碰到自己并未掌握的 新问题, 更不用说知识的盲区了。 虽然主持人不可能 全知全觉, 但是经过广泛收集信息、 深入学习、 细致 研究, 主持人应当拥有与采访对象的 “ 对话资格”。 很多人佩服董卿对诗词的信手拈来, 和嘉宾、 选 手能从容不迫地无缝对接。 对此, 董卿谦虚地说: “ 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 要做好主持人, 就是准备、 准 备、 再准备。” 董卿在 《朗读者》 中采访中国 (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深入了解迟福林在 海南三十多年所作的贡献, 甚至是嘉宾的外号董卿都能 脱口而出, 足以见得主持人材料收集之充足: 董卿: 听说您有个外号叫迟改革? 迟福林: 对, 但我老跟大家说改革不能迟, 这个外 号不太好,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好像生下来就是为改革。 董卿: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迟福林: 我们小的时候受过苦, 吃不饱饭。 我们 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开始思考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 董卿: 我们说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但是您 是怎么从一个穿着军装的军人走上了一条改革的道路呢 ? 迟福林: 我在部队的时候做过宣传干事, 然后又到 国防大学当教员, 许士杰书记被抽到了海南建省筹备组 当组长, 他找到我, 我当时想, 海南要建中国最大的经 济特区, 我现在能有个实操的机会, 对我太难得了, 所 以我真的没有迟疑, 我在一天之内就从一个军人变成一 个老百姓。 1988 年到海南, 今年是第 31 个年头。 2014 年 《杨澜访谈录》 播出了一期 “ ‘ 土豪 ’ 王健林的坚持与梦想”, 当时万达集团开始涉足文 化旅游产业, 并进行了多项海外并购活动, 在这一系列 高调商业行为的背后, 究竟是土豪般的挥霍, 还是深谋 远虑的规划, 都备受国际媒体关注。主持人杨澜在采访 前收集了大量资料, 甚至包括了王健林在各种场合的发 言。 在充分做好准备的前提下, 根据王健林直率的性 格, 杨澜不绕圈子, 抓得住关键问题, 并予以 “ 放大 ” 和不断 “ 追问”: 杨澜: 两会期间您最会关注哪些现象或者是哪些信 号? 王健林: 其实我十多年以来一直就是呼吁建设, 解 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杨澜: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公布以后您也曾经 在不同的场合说民营经济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您这个春 天又指什么呢? 王健林: 我觉得这个决定写得非常好, 而且这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