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725/15/20240725152033656.jpg)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50
折扣购买: 故宫(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书系)
ISBN: 9787570236381
李凯军,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特聘教授。从事文学、影视剧和纪录片创作30余年,曾担任电视剧《西安事变》编剧,电影《最后一级台阶》编剧等。 关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副会长。曾担任香港回归仪式总策划、建国50周年《大阅兵》纪录片总摄影、中国建国60周年《大阅兵》纪录片制片人。
说到故宫中收藏的字画,最富传奇色彩的,就要数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了。《清明上河图》是公元1100年至1125年期间,宋朝的画院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公元1127年,金人占领了开封,《清明上河图》第一任主人宋朝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成了金人的俘虏,这幅画也就流落到了金朝。 元灭金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皇宫。公元1351年,一个装裱匠用赝品将其替换,把它偷出宫去。 元明两代,经数人之手后,画作落入明朝权臣严嵩的手中。严嵩败亡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被朝廷没收。 据说,大太监冯保再次把它偷了出去。于是,《清明上河图》又开始在民间流徙辗转。 《清明上河图》在民间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清朝的官员毕沅。毕沅去世后,他生前的过失被追究,受到抄家的处分。于是,《清明上河图》随着其他查抄的物品,第四次进入宫廷。这时候乾隆已经去世多年,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件绝世珍宝。 至此,《清明上河图》离奇的命运还没有结束。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自己的弟弟溥杰将此画带出紫禁城,然后又夹带到天津和长春。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清明上河图》最终为东北博物馆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清明上河图》被调拨到故宫博物院,再次回到它熟悉的紫禁城。 除了《清时上河图》,还有一件稀世画作,那就是《平定西域战图册》。公元1756至1762年,乾隆皇帝两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成为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一。为了纪念平叛的胜利,乾隆皇帝让宫廷中的西洋画家创作了大型历史纪实组画《平定西域战图册》,并决定将它送往法国,制作成铜版画。 法国的七位雕版名师用了7年的时间,才完成全部的雕版印制工作。公元1774年,两百张印成的画,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回中国,前后历时11年。 乾隆皇帝的收藏热忱当然不止于书画,他还编撰过两本名叫《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的书,将宫中收藏的1529件青铜器全部编目。 据说,大禹铸九鼎以定天下。远古的夏商周三代,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礼乐文明十分发达,是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后世的君王都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奋斗的榜样和目标。到了乾隆时期,青铜礼乐文化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但这不妨碍皇帝用收藏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因此,宫廷收藏的青铜器,不仅有金石考古的意思,还含有政教借鉴的意味。 如今,故宫收藏的青铜器有一万五千件,是乾隆时期的十倍。仅刻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就达一千六百多件。下页图中的那件毛公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乾隆生前没有见过的。 公元1799年,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当了3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去世了。而大清帝国盛世的余晖,也像这个89岁老人临终前脸上的血色一样,逐渐地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