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幅名画讲述中华文明史-名画里的中国史(全4卷)塑封](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23/12/20221123122132883.jpg)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149.00
折扣价: 69.47
折扣购买: 100幅名画讲述中华文明史-名画里的中国史(全4卷)塑封
ISBN: 9787518343331
001 人种繁衍文明肇始 伏羲女娲图 年代:唐 尺寸:纵144.3厘米,横 101.7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 馆 关于人类从哪里来的问 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无论东 方还是西方,对此都有着许 多奇妙的想象。波斯神话中 ,宇宙一片混沌,善神阿胡 拉·玛兹达创造了天地日月 ,并用泥巴造出人。《圣经 》中,受蛇的引诱而偷食了 伊甸园中智慧树上禁果的亚 当和夏娃,是人类的祖先。 ,而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伏 羲和女娲被看作人类的始祖 。 传说中的创世神 伏羲和女娲都是中国上 古传说中的创世神,清代梁 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 《春秋世谱》云:“华胥生 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 。” 伏羲和女娲的形象都是 人首蛇身,他们既是兄妹, 也是夫妻。唐代李冗《独异 志》中记载,宇宙初开之时 ,伏羲、女娲居住在昆仑山 上,当时世上只有他们二人 ,二人想要结为夫妻,繁衍 后代,但又觉得羞耻,便登 上昆仑山,求告上天:如果 同意他们结合,就让烟聚在 一起;如果不同意,就让烟 散开。结果烟合聚在一起, 二人便顺利结为夫妇。 伏羲与女娲是中华民族 上古传说中孕育人类的始祖 ,他们为中华文明的肇始做 出了杰出贡献。后来他们被 后人演变为一种信仰,成为 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象征符 号,甚至是一种图腾文化, 蕴含着非比寻常的文化意义 ,是中国人对自身来源的一 种想象和人类繁衍不息的一 种祈盼。 伏羲女娲交尾图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 代初,新疆吐鲁番盆地高昌 故城附近地区的阿斯塔那古 墓群、哈拉和卓古墓群、交 河故城中,出土了数十幅《 伏羲女娲图》,描绘的均是 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拥交 媾的场景。 伏羲与女娲既来源于人 们的想象,又是一个真实的 存在,他们大致生活在新石 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向父 系氏族社会转化的阶段。他 们象征着人类的繁衍,是中 华文明的始祖。《伏羲女娲 图》中,他们二人相拥遨游 在日月苍穹之间,阴阳交合 ,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人 们将《伏羲女娲图》安放在 墓室中,则表达着对超越生 死、追求长生的祈愿。 这些墓葬建于麴氏高昌 和唐代西州时期,一般为夫 妻合葬墓,可见在当时,这 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丧葬习俗 。随葬的《伏羲女娲图》大 多被钉在墓室顶部,刚好在 仰面而卧的死者目之所及处 ,还有一些是折叠后放在死 者身旁。因为吐鲁番地区气 候干燥少雨,画作才能完好 无损地保存到现在。 这些图像构图奇特,寓 意深奥,充满神秘色彩,伏 羲和女娲的形象大体相同: 人首蛇身,蛇尾交错缠绕, 各举起一手臂,女娲右手执 规,伏羲左手执矩,二人微 微侧身看向对方。规和矩代 表着天地间万物演化的规则 ,表明伏羲和女娲不仅在制 度客观世界的标准,也在规 范人世间的行为准则。二人 周围是浩瀚的星空,日在伏 羲、女娲的头顶,月在二人 缠绕的尾巴之下,日月之间 以各种星象连接。 吐鲁番盆地哈拉和卓古 冢中出土了一幅《伏羲女娲 图》,基本特征与其他的《 伏羲女娲图》类似。该图中 伏羲、女娲皆身着宽大服饰 ,二人白发慈颜,彼此搂腰 ,相对而笑,神态自然而神 圣,似在翩翩起舞。女娲身 穿红袍,伏羲身穿黑袍,他 们的面容及服饰都有当时新 疆地区的民族特色。下身蛇 尾交缠,蛇尾上有红、黑、 白等线条交错。伏羲、女娲 头顶是太阳,太阳上绘有三 足鸟,蛇尾下绘有月亮,月 亮上面绘有玉兔、蟾蜍和桂 树。画作的笔法柔和舒缓, 色彩较为单调,日月星辰的 点缀既使画面充满了奇幻旷 远之感,又使伏羲、女娲作 为人类始祖的形象散发出神 秘光彩和神圣光辉。 繁衍生息的共同祈愿 伏羲、女娲演化为艺术 形象是在两汉之际,盛行于 中原地区,出土的许多汉代 画像砖、画像石、棺木中都 有伏羲、女娲的身影。 盛行了长达四个世纪的 《伏羲女娲图》在东汉末年 的战乱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大分裂中消失不见,却在中 断数百年后又大量出现在唐 代高昌的墓葬中,不禁令人 惊叹。可是在盛唐之后,它 再次神秘地消失,以伏羲、 女娲为题材的画作比较少见 ,而女娲则逐渐以独立的形 象成为流行的画作题材。以 《伏羲女娲图》为随葬品的 这种习俗,应是在两晋时代 的动乱中,随着逃亡到西域 的人们而传播到高昌地区。 他们将这象征着繁衍和新生 的《伏羲女娲图》带到他乡 ,实现了中原丧葬习俗和西 域丧葬习俗的交融。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