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插图典藏本)(精)

母亲(插图典藏本)(精)
作者: (苏联)高尔基|译者:刘引梅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母亲(插图典藏本)(精)
ISBN: 9787514612097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内容简介

一天的时光被工厂消损掉了,机器从人们的机体 里榨干了它们所需要的一切能量。这一天从生活中消 失的无影无踪,人们向自己的坟墓又迈近了一步。但 是,他们看到马上就能得到休息的愉悦,在烟气弥漫 的小酒馆里享受快活,也就感到满足了。 每逢节假日,他们通常睡到十点钟。然后,中年 人和已婚者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去做日祷,一路上不 停地责骂年轻人对教堂漠不关心。他们离开教堂,回 到家里,吃完馅饼就躺下睡了,一直睡到晚上。 经年累月的体力透支,使得他们没有食欲,为了 能吃下东西,他们就大量喝酒,用烈性伏特加来刺激 胃口。 傍晚,他们懒懒散散地在街上闲逛,有雨靴的, 就穿上雨靴,尽管天干气燥;有雨伞的,就拿着雨伞 ,尽管日头当空。 他们迎面碰上,谈论的依旧是工厂呀,机器呀那 一套,然后再把工头臭骂一通。他们所谈所想的都跟 干活儿有关。日子过得枯燥乏味,他们无能为力,不 会开动脑筋,只是偶尔闪出几星微弱的火花。回到家 里,他们就会跟妻子吵架,经常打她们,‘不惜拳脚 相加。年轻人常常泡在小酒馆里,或者轮流在各家举 办娱乐晚会,拉手风琴,唱淫秽难听的歌曲,跳舞, 说下流话,饮酒作乐。被劳作累垮的人容易醉酒,而 且醉酒后会激起心里头那种莫名的病态的亢奋。亢奋 需要发泄口。于是,他们死死抓住每一个可以排遣这 种躁动不安的情绪的机会,为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 像野兽般凶狠地互殴厮打,打得头破血流。有时会打 伤打残,偶尔会闹出人命。 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只有一种情感,那就是怀恨 在心。这种仇恨的情感是根深蒂固的,犹如身体上那 种无法消除的疲惫。人们的心灵是病态的,与生俱来 的,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它就像阴影似的一直伴随 着他们,直至将他们送进坟墓,并使他们在一生当中 以毫无意义的惨毒手段干出种种令人发指的下流勾当 。 节假日,年轻人往往夜里很晚才回到家里,弄得 脏污不堪,衣服破碎,被打得鼻青脸肿,可是他们还 幸灾乐祸地吹嘘说,他们把同伴狠狠揍了一顿。有的 受了欺辱,一脸怒气,眼泪汪汪;有的喝醉了酒,一 副可怜相。他们成天招灾惹祸,讨人嫌恶。有时,父 母找到他们,便把他们领回家。他们或倒在大街上某 个地方的围墙下边,或在小酒馆里喝得不省人事。父 母找到他们后狠狠责骂一顿,把拳头落在他们那因伏 特加酒而发软的身体上,然后把他们拽回家,多多少 少给他们一些关爱,安顿他们睡一觉,因为第二天一 大早,当令人胆战的汽笛声像发黑的溪水在天空流过 时,还得叫醒他们去干活儿。 对孩子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而且出手很重。 可是在老辈人看来,年轻人酗酒打架完全是理所当然 的,因为父辈年轻的时候也常常酗酒打架,也挨父母 的毒打。生活从来就是这样——它像一股浑浊的水流 ,年复一年地、平稳而缓慢地流呀流呀,没有目的地 。人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因循守旧的生活,对一成不变 的所想所做已习以为常。所以,谁都没有想过试图去 改变这种生活。 偶尔会有不知从哪里来的外来人出现在工人村里 。起初,他们引起人们注意的,也就是因为他们是外 来人而已。后来他们谈起他们工作过的地方,才引起 人们一点儿表面上的兴趣。再后来,对他们那种新鲜 感消失了,跟他们处熟了,他们也就不再引人注目了 。听了他们的讲述,人们知道了,工人的生活到处都 一个样儿。既然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不过有时候,有些外来人会讲一些在工人村从未 听说过的事情。大家不跟他们争辩,但对他们所讲的 那些奇谈怪论并不相信。这些奇谈使一些人感到盲目 兴奋,另一些人则感到惊恐不安,还有一些人因为对 某种尚不清晰的东西抱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忧心忡忡。 于是,为了排解这种不必要的、影响情绪的惶恐不安 ,他们就变本加厉地喝酒。 工人村的人发现外来人有异常,跟他们不一样, 就会对他耿耿于怀,下意识地产生戒心。他们好像害 怕外来人会把什么东西投进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打乱 原本单调无聊的有规律的生活,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 难,但总还算安宁。一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承受 生活的巨大压力,并不期望生活会有任何好的改变。 他们认为,一切改变都只会加重对他们的压迫。 只要听到外来人谈论新事物,工人村的人就会默 默躲开。这时候,那些外来人就悄然离开,到别的地 方去了。如果留在工厂里。不能同工人村的人融为一 片,他们就会遭受冷落。 一个人就这样活上五十来岁就死了。 米哈伊尔·弗拉索夫就是这样生活的。他是个钳 工,毛发很重,脸色阴沉,浓眉小眼。那双小眼睛里 总是流露出一种多疑的、恶意的冷笑神情。他是工厂 里最优秀的钳工,是工人村里臂力过人的大力士。他 对待上司很粗鲁,所以挣钱很少。每个节假日,他都 逮谁揍谁,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都害怕他。有人也 想揍他,但没能得手。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