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生物 生理卫生 自然 农业

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生物 生理卫生 自然 农业
作者: 陆建身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6000.00
折扣价: 4800.00
折扣购买: 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生物 生理卫生 自然 农业
ISBN: 978753265685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陆建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持生物师资培训工作,任中学生物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上海市市级生物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负责人,上海市生物教师继续教育学科中心组组长等。先后主讲《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生物统计学》《计算机应用教程》《生物科研计算机数据处理》《生物案例教学研究》《生物测量评价》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清末的生物學教科書 陸建身 教科書,是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教科書應産生於清末二十世紀初。一九〇一年,清政府頒布『興學詔書』:『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行切實整頓外,着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學堂』。一九〇二年,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壬寅學制』),通令全國遍設學堂。一九〇四年《奏定學堂章程》(『癸卯學制』)頒行。自『壬寅學制』頒布後,新學堂便大量出現,迫切需要大量各科教科書以適應新學制、新學堂的教學需要。其中生物學教科書的出版是生物學正式進入我國中小學教育的起點。 『壬寅學制』規定,兒童自六歲起受蒙學教育四年,十歲入尋常小學堂三年,其後是高等小學堂三年,然後是中學堂四年。從高等小學堂第一學年開始設『理科』一科,其教學内容三年分别爲『動、植物淺理』『器具製造淺理』和『物理初級』。從中學堂第一學年開始設『博物』一科,其教學内容四年分别爲『動物狀』『植物狀』『生理學』和『礦物學』。 『壬寅學制』雖未實施,但推動了學科建設和教科書的編纂。 『癸卯學制』規定,兒童七歲入學,初等小學堂五年,高等小學堂四年,中學堂五年,初等小學堂五年和高等小學堂四年皆設『格致』一科。初等小學堂五年格致科教學内容見表一: 表一 初等小學堂格致科各學年課時及教學内容 學年 周課時數 教學内容 第一學年 一 講鄉土之動物、植物、礦物,凡關於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稱。 第二學年 一 同前學年 第三學年 一 講重要動物、植物、礦物之形象,使觀察其生活、發育之情狀。 第四學年 一 同前學年 第五學年 一 講人身生理及衛生之大略。 高等小學堂四年格致科教學内容見表二: 表二 高等小學堂格致科各學年課時及教學内容 學年 周課時數 教學内容 第一學年 二 植物、動物、礦物及自然物之形象。 第二學年 二 授尋常物理、化學之形象。 第三學年 二 原質及化合物,簡易器具之構造作用。 第四學年 二 植物、動物之相互關係及對人生之關係,人身生理衛生之大要。 中學堂第一至四年皆設『博物』一科,内容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和礦物學,見表三。《奏定中學堂章程》將博物科的教學叙述爲:『其植物當講形體構造,生理分類功用;其動物當講形體構造,生理習性特質,分類功用;其人身生理當講身體内外之部位,知覺運動之機關及衛生之重要事宜……在據實物標本得真確之知識,使適於日用生計及各項實業之用,尤當細審植物、動物相互之關係,及植物、動物與人生之關係。』 表三 中學堂博物科各學年課時及教學内容 學年 周課時數 教學内容 第一學年 二 植物、動物 第二學年 二 同前學年 第三學年 二 生理、衛生、礦物 第四學年 二 同前學年 根據『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中理科、格致、博物各科的設置,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屬於當今生物學科的範圍,只是當時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并無單獨的生物學科,故此,在編寫教科書的時候,這些生物學的内容多與礦物、化學、物理等雜糅在一起。本書所收入的生物學教科書,除了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農業這些内容之外,不可避免地兼及礦物、化學、物理等内容。本文所謂的生物學教科書也包括清末學制語境下與生物學相關的教科書。 一、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數量 據《中國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總目》相關類目統計,清末一九〇一年至一九一一年間,我國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正式出版數量達一百五十餘種,就書名而言,包括植物、動物、生理衛生、格致(部分)、理科(部分)、博物(部分)、農業等。 收入本書的生物學教科書共八十九種,分爲生物、生理衛生、自然、農業四大類,其中,生物類三十四種,生理衛生類二十一種,自然類三十二種,農業類兩種。按學級分,小學生物學教科書四十七種,中學生物學教科書四十二種,其中含教員用教授書八種。 二、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作者 《奏定學堂章程·學務綱要》規定,中小學教科書須根據國家統一的教育宗旨、課程標準,分别由國家、地方、民間個人多層次地編輯,再由國家統一審定後頒行。清末編寫和出版的教科書,從作者組成來看,有政府編譯機關的專職官員、民間的學者、書坊的編輯、中學教師、留學生等。留學生包括在讀的和畢業回國的,以留日學生爲多。以商務印書館爲例,『自光緒二十九年正月起,至民國十九年十一月止,當此二十八年中,商編(『編』似應爲『務』)聘用東西留學歸國者七十五人,内法國畢業者二人,美國畢業者十八人,日本畢業者四十九人,國名不詳者三人』。留日學生在日譯教科書尤其是生物學教科書方面貢獻良多。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編、譯、著作者群體中比較著名且可考的代表人物如下: 杜亞泉(一八七三—一九三三),原名煒孫,字秋帆,號亞泉,浙江上虞縣長塘人。自幼勤奮好學,十六歲中秀才。光緒十六年從業何桐侯,後自學數理化和外文。光緒二十年春,肄業於浙江崇文書院。應蔡元培之邀任紹郡中西學堂算術教員,兼教理化與日文。在上海創辦亞泉學館,發行《亞泉雜誌》。回紹興創辦越郡公學,自任理化、博物教員。任商務印書館編譯長達二十八年。曾東渡日本考察教育。與湯壽潜等創立浙江旅滬同鄉會,任紹興七届旅滬同鄉會議長,爲同鄉會創辦了三所小學。一九一二年起主編《東方雜誌》,歷時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後,離開商務印書館回長塘故居,繼續編著事業,并爲稽山中學義務授課至生命終止。蔡元培爲其寫了《杜亞泉先生遺事》(載一九三四年《新社會》半月刊第六卷第二號)。杜亞泉一生涉足的知識領域極爲廣泛,著述宏富,曾主編《植物學大辭典》,歷時十二年,計三百萬字,被時人譽爲科學界空前之巨著。後又主編二百五十萬字的《動物學大辭典》。編纂、譯介的生物學教科書包括博物、植物、動物、礦物、生理、自然、理科、格致等,達五十多種(本書收入十一種),其他作品有《人生哲學》《博史》《化學工藝寶鑒》等。 王季烈(一八七三—一九五二),字晋餘,江蘇長洲(今屬蘇州市)人。光緒甲辰科進士,官至學部郎中。出生於晚清蘇州的士大夫家庭,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鏊的後裔。其父王頌蔚在朝廷任三品官,是蔡元培參加會試時的恩師。其母謝長達是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創辦振華女校。王季烈同一輩弟兄姐妹中有王季同、王季點、王季緒、王季玉等科技專家、教育家,下一輩中更涌現出王守競、王守武、王守覺、王淑貞、何澤慧、何怡貞等一批科技界泰斗。一九〇〇年,王季烈在張之洞的保舉下進入學部,任專門司郎中,兼京師譯學館的理化教員并做過一年監督。在學部期間,他主持編印了《物理學語彙》,同時兼任商務印書館理科編輯,翻譯、編寫了十多種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教科書(本書收入五種),并在北京創辦五城學堂。 丁福保(一八七四—一九五二),字仲祜,號疇隱居士,江蘇無錫人。他精通中西醫學,早年就讀於江陰南菁書院、東吴大學、上海東文學堂,曾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算學兼生理衛生學教習,後創辦醫學書局,編寫、翻譯了大量醫學著作和中小學生理衛生學教科書(本書收入四種),有著名的《丁氏醫學叢書》留世。 謝洪賚(一八七三—一九一六),字鬯侯,浙江山陰(今屬紹興市)人,近代基督教著述家。早年畢業於蘇州博習書院,後任教於上海中西書院,兼任商務印書館編輯,翻譯了大量英文、地理、博物等教科書(本書收入四種)。 虞和寅(一八八四—?),浙江鎮海人,晚清著名學者、博物學家、翻譯家。出生於浙江鎮海的詩書世家。早年赴日留學攻讀工科,潜心學習化學理論并翻譯了多部自然科學著作。他是中國地質學會的早期會員,回國後投身於地質和礦業調查,寫了大量調查報告。他編寫的中國第一本博物學教材《博物學教科書》,所引證、參考的日本博物、動物、植物、理科、礦物等教科書和研究著作多達三十四種。譯有日本箕作佳吉著《動物學教科書》(本書收入)。 華申祺、華文祺兄弟(生卒年不詳),江蘇無錫人,均爲留日知識分子。曾編寫、翻譯了大量動物學、植物學、生理學等教科書(本書收入六種)。 沈王楨(一八八四—一九四八?),字羞儒,浙江海寧人。前清舉人,公派留學生,日本千葉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獲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宣統二年回國,授醫科進士,宣統三年授翰林院檢討。他是我國西方醫學早期創建者、醫科資料翻譯家,同時也是北京昆曲社成員,譯有《耳鼻咽喉科學》《新編中學生理學教科書》(本書收入)等。 何燏時(一八七八—一九六一),字燮侯,浙江諸暨人。於光緒二十三年入學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一八九八年赴日留學,一九〇五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爲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正規大學畢業第一人。回國後,歷任京師大學堂工科監督、工商部礦政司司長、北京大學校長(首任)。後開礦、開工廠,從事實業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浙江主任委員等。一九〇二年譯補美國斯起爾著《中學生理教科書》(本書收入)并出版,這也是中國第一本中學生理學教科書。 凌昌焕(一八七三—一九四七),字文之,江蘇吴江陸家橋(今屬蘇州市)人。近現代教育家、編譯家,南社社員,晚清舉人。光緒二十六年到上海從事編譯工作。光緒三十二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翌年受黄炎培校長之聘,任上海浦東中學教員。一九一二年六月,經杜亞泉推薦,再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自然科編輯,編著了大量辭書,編譯、修訂了不少教科書,尤其是生物學教科書(本書收入兩種),并自製教具、儀器、標本。 三、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編寫和出版 清末編寫和出版教科書包括政府和民間兩個途徑。政府機構有京師大學堂、清學部以及各地官書局。清學部於光緒三十一年正式設立,次年成立學部編譯圖書局,負責編譯教科書,出版《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一册,這是清政府編寫統一教科書的首次嘗試。光緒三十四年出版了中學堂用《博物學動物篇》(見本書第三册教科書第三百〇三頁)。 除清朝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的官辦書局也編譯、出版、印行了一些教科書。如湖北譯書官局一九〇四年出版屈德澤編《動物教科書》(見本書第二册教科書第三百七十一頁)。同時,地方官書局也承印學部編譯圖書局編纂的教科書,如南京兩江南洋官書局一九一〇年印行的《學部第一次編纂高等小學格致教科書》(見本書第七册教科書第一頁)。但這些書總體數量仍很少,市場占有比例不大。 與清政府及各地官辦書局相比,清末的民辦書坊的教科書編輯和出版更加繁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上海商務印書館和上海文明書局。 商務印書館,成立於一八九七年,從初期主要印刷商業表册發展到出版各類書籍。進入教科書出版領域後,商務印書館發展成爲近代中國最大的教科書出版商。清政府實行新學制後,商務印書館推出了我國第一套現代意義上的系列教科書——『最新教科書』。其中,《最新中學教科書植物學》(見本書第一册教科書第九十五頁)由日本三好學原著、亞泉學館編譯,於一九〇三年出版。該書的教育部審定評語爲『體例完備,記述簡要,最合中學教科之用。譯筆明净,爲近時譯本所罕覯』。《最新中學教科書生理學》(見本書第四册教科書第三百〇五頁),由美國史砥爾原著、謝洪賚譯,於一九〇四年出版。該書内容涵蓋了全體學(即解剖學)、生理學及衛生學。《最新中學教科書動物學》(見本書第二册教科書第四百三十九頁),由美國白納原著、黄英譯述、奚若校訂,於一九〇五年出版。這本教科書提倡學生野外觀察及實驗室探究,有不少實驗活動的内容。書後附有動物學中西名目表,書前有參考書目。這些教科書由於品質高而多次重版,在民國仍被部分學校繼續使用。商務印書館重視教科書的編寫,其編譯所彙集了一大批教科書的編輯和作者,編寫的教科書品質較高,從清末到一九四九年一直占據教科書市場的大半份額。 文明書局,成立於一九〇二年,是清末編輯和出版教科書最多的民辦出版機構之一,在清末民初教科書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明書局出版的生物學教科書主要有『蒙學科學全書』『初等小學教科書』『高等小學教科書』『中等教科書』『普通教科書』『最新教科書』等多個系列。其中有特色且影響較大的教科書有:《中學植物學教科書》(見本書第一册教科書第三百五十九頁),藤井健次郎著,華文祺譯,一九〇七年出版;《中學動物學教科書》(見本書第三册教科書第三百五十九頁),岩川友太郎、小幡勇治和安東伊三次郎共著,錢承駒譯編,一九〇九年出版;《普通生理衛生教科書》(見本書第五册教科書第一百二十一頁),齊田功太郎著,丁福保譯編,一九〇九年出版;等等。文明書局以出版《蒙學讀本全書》起家,其在清末出版的中小學教科書獲得清學部的認可,不少教科書經清學部推薦被各學校采用,在當時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當商務印書館崛起之後,加上入民國後中華書局的强力競争,文明書局的影響力逐漸下降,最終於一九一五年并入中華書局。 除商務印書館和文明書局之外,清末出版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較多的民間出版機構還有教育世界出版社、作新社、會文學社、教科書譯輯社、上海科學會編譯部等。這些出版機構多是由在日本或從日本回國的留學生發起成立的,編譯的教科書大多譯自日本,也有譯自歐美的。其中作新社和教科書譯輯社出版的教科書也有不少被清政府選作學堂教學用書。例如教科書譯輯社的《中學生理教科書》(見本書第四册教科書第二百十一頁),一九〇二年出版,即被清政府指定爲學堂教學用書。該書主要根據美國斯起爾著《生理衛生學》譯成,譯者何燏時又參考了其他書籍進行補充。書内有大量實驗和精細插圖;每編後面都有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分析,且每編最後有總括表格;書後附有看病摘要、消毒法、急救法、解毒法等衛生常識;全書末尾彙總了四百三十一個問題,便於學生複習。 在上述出版機構之外,還有上海普及書局、東京東亞公司、上海科學書局、時中書局、新學會社、科學儀器館、上海理科書社、清國留學生會館、中國圖書公司、東京啓文書局、上海益智社、上海商學會、啓文社、益智學社、群益書社、彪蒙書室等。這些出版機構主要分布在上海,部分是在日本出版、國内發行圖書。 除了由政府、官書局和民間出版機構出版的教科書之外,還有一部分生物學教科書是由教師或留學生個人編輯出版的,其内容有翻譯自外文教科書的,也有自編的。其中有通過出版機構代爲出版的,也有自己印刷發行的。由於清末新學堂的發展需要大量優秀的新式教材,清政府對民間編寫和出版中小學教科書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四、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基本總結 在清末一九〇一年至一九一一年的短短十年間,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出版多達一百五十餘種,這在教育史上是罕見的。縱覽、檢視這一大批生物學教科書可發現以下基本事實: (一)初步形成了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體系 新學堂建立前,私塾、書院没有現代意義上的教科書,更没有與生物學相關的自然科學課程和課本。『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分别頒布了中小學四段『四—三—三—四』學制和中小學三段『五—四—五』學制以及相應的課程科目,生物學科在小學對應格致、理科、自然、生理衛生等科目,在中學對應植物、動物、生理衛生、博物等科目。据此出版了蒙學生理、蒙學衛生、蒙學植物、蒙學動物、小學格致、小學理科、小學博物、中學植物、中學動物、中學博物、中學生理、中學衛生等各類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雖然名稱不够統一,但其學科門類與現今的中小學生物學科目——自然、科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生物學、生命科學已相近,初步形成了門類較全且覆蓋各學段的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體系,且接近於當今中小學生物學課程分科和『綜合理科』中的分科體系。 (二)出現了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的編寫群體 晚清出版的生物學教科書,以『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爲界,新學制頒布前僅有幾種,基本上都是外國傳教士翻譯或編寫的,新學制頒布後,根據國家統一的教育宗旨、課程標準,分别由國家、地方、民間個人多層次地大量編輯教科書以供新學堂急用。由於清政府編譯圖書局和地方政府官書局編譯、編撰的教科書數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生物學教科書都由民間文人、出版社編輯、教師和留學生編寫或翻譯,由此涌現了一大批中小學教科書編、譯、著的作者,形成了一個教科書編寫群體,其中不乏清末著名學者、教育家、翻譯家、博物學家、植物學家、動物學家、農學家、醫學家等。 (三)陸續啓用近現代生物學教科書體例範式 教科書不是普通的讀物,也不是學術著作,而是爲實現教和學、達成教學目的而編寫的特殊文本。清末中小學生物學教科書改變了舊私塾的蒙學讀本版式,參考或翻譯日本和西方的教科書,雖仍用竪排,但開始采用章節標題、斷句標點、前言、課文提要、插圖、總結、習問、作業、附録、着重號、注釋、表格、中西名對照等近現代教科書欄目和體例,按課程標準、學制、學段學期、課時編寫。還出現了:與學生教科書配套的教員教授書,如《高等小學理科教授法》(見本書第八册教科書第一頁)、《新理科書(教員用)》(見本書第七册教科書第三百九十五頁)、《高等小學格致教授本》(見本書第八册教科書第三百四十七頁);學生練習課本,如《學部第一次編纂高等小學格致科筆記》(見本書第七册教科書第一百二十一頁);實驗課本,如《實驗植物學教科書》(見本書第二册教科書第一百三十七頁);等等。編寫方式除了一般文字闡述的談話體外,還出現了筆記體教科書,采用問答形式編撰課文,便於學生自學并理解和掌握知識,如《初等理化博物教科書》(見本書第五册教科書第二百十七頁)、《普通博物問答》等。 (四)開始體現重視兒童認知心理的教育學原理 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編寫開始重視兒童認知心理。一年級小學生識字不多,格致、理科教學難度很大,教科書的編寫多關注兒童的經驗、興趣和需要。如錢江著《小學教科初等理科教科書》(見本書第六册教科書第八十五頁)將理科的重要物名編成十八課,一課只有一兩個字,最多三個字,例如花、蟲、種子、芽、呼吸、草木、泥磚石等,大多一物附一圖,教者和學者皆易明瞭。同时,教科書的編寫注重教育的日常化和生活化,取兒童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植物、礦物等,依時令錯綜教授,依學理之淺深循序漸進,依兒童學力之深淺由易入難,以引发兒童之興味,打下高等學習之基礎。教科書在配圖和注釋之外還往往要求配備動植物標本,以便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内容。如華循編著《蒙學動物教科書》『編輯大意』云:『紙上平形,兒童未易領會……動物標本之陳列,隨時爲之印證,此爲校舍必不可少之品。』清末生物學教科書大多文字平易淺顯,課後有總結、習問等,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編寫原則,符合教育學原理。 (五)生物學教科書實驗教學萌芽 《奏定中學堂章程》博物科教法要求:『凡教博物者,在據實物標本得真確之知識,使適於日用生計及各項實業之用,尤當細審植物、動物相互之關係,及植物、動物與人生之關係。』并在後來的中學『實科』即理工科中開設動植物實驗,每周六課時,將『植物』『動物』和『動植物實驗』并列。 初等小學格致教材要求『教授之際當以重實驗、祛迷信爲最要……所載之動植物皆宜搜輯實物以示兒童,更宜於課餘率令野外游行以觀察自然界之真相,方可得確實之知識且饒理科之興味』,『養成觀察之機能,唤起博愛之心情』。從小培養兒童觀察動植物標本、郊游考察、栽培花木、飼養小動物等興趣和習慣。據統計,清末生物學教科書中至少有十餘種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博物學教科書編排了實驗,其中植物學實驗最多。如《普通教育植物學教科書》(見本書第一册教科書第一百四十一頁)附録植物解剖學實驗二十個、植物生理學實驗十八個、植物分類學實驗二十個;《實驗植物學教科書》在介紹植物體記載法、實驗用具、藥品、顯微鏡操作的基礎上,詳細記叙了植物解剖學實驗三十個、植物生理學實驗八個,如植物采集法、臘葉標本製作法和保存法,以及構建植物園法等;《動物學教科書》(見本書第二册教科書第四百九十七頁)收録了三十個動物實驗,介紹解剖器械、捕捉器、觀察器,細述鼠、雞、鴿、蛙、魚、蝦、昆蟲、文蛤、田螺、蚯蚓、海參、海葵、水螅、變形蟲等各門類代表動物的解剖方法、標本製作及觀察實驗。又如《中學生理教科書》各編均插入試驗(實驗)證明所闡之理,如『皮膚論』一編闡述手掌中汗腺特多,一平方英寸中殆盡有兩千四百枝,設置試驗:『用凸鏡細檢手掌,則汗腺之孔(氣孔)可見』;『筋論』一編爲證筋之感覺因身體之部位而异,設置試驗:『取小象牙球由頰部回轉漸至唇部,則覺球之重量漸增』;『呼吸及聲音論』一編插入試驗:『呼氣於瓶中,將燭插入即隨時消滅,蓋瓶中已盡爲炭酸(即炭酸二素之化合物無助火之性)故也』;等等。這些實驗所需器具簡單,時間短,數量多,教育功效顯著。博物學家虞和寅編寫的我國第一本博物學教材《博物學教科書》,特别重視觀察、實驗和分類學,其卷首提出,博物教學和學習的方法不外乎『實驗』和『觀察』,教師要提前準備實物『以便開課時,一面實驗,一面講述』,還要『時時引導學徒,出游野外,觀察實驗』。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實驗内容從無到有,經歷了翻譯、修改改編、設計編寫三个階段,漸趨完善,對後世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制定和教科書的編寫産生了積極影響。 清末生物學教科書的出現,對近代後期教科書的發展影響深遠。當前,隨着時間的推移,版本的毀損和流失正不斷加劇,抓緊搶救并進一步發掘、整理、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编辑推荐】:建议关键字多次重复,300字左右 《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生物 生理卫生 自然 农业》是《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汇编·清末卷》丛书中的一种,全八册,本书收录1902—1911年出版的中小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农业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共89种,全面反映了清末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农业教科书出版的面貌,是清末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农业学科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