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阅读/书与阅读文库

爱上阅读/书与阅读文库
作者: 邓咏秋//李天英|主编:王余光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爱上阅读/书与阅读文库
ISBN: 978730705474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浙江宁波,有一座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它的创建者是我国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从时间上看, 天一阁仅次于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梅迪契家族图书馆(二者均建于 文艺复兴时期),位居世界第三。它给我国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典籍文物,所 收藏的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堪称双璧。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天一阁几经沧 桑,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待解之谜,也留下了很多读书、藏书的故事。 范钦,一位好读爱藏的谦谦君子 公元1505年,宁波县城西门外莫家漕范家诞生了一名男婴。范氏族长 依据家谱排行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范钦,字尧卿。范钦自幼家境贫寒,父 母所赚的钱也仅仅维持家用而已,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然而,范钦小时候体质很弱,药不离口,而且悟性也差。刚开始读书,书 读不懂,转向去学作文章,文又不通。家人只好将他托付给叔叔范瑶教养 。在叔叔的谆谆教诲和细心关爱下,范钦慢慢开窍,而且进步很快。《四 书五经》、诸子百家作品能融会贯通。叔叔大喜,对范钦的父母讲:“这 个孩子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明正德末年(1521),范钦考取了当地宁波最高教育机构——宁波府学 。范钦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正规教育,并且更加刻苦地读书。四年后,23 岁的范钦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27岁的他又顺利的考取了进士,并且在殿 试中深受皇帝关照,将他由进士的第178名,直接提到第41名。 青壮年时期,范钦为官二十余年。先后出任过湖广随州知州,工部员 外郎,江西袁州知府……最后官至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当今国防部副部长) 。 天一阁是范钦的藏书楼,楼名取的是“天一生水”的意思,希望借着 有水的含义,战胜藏书楼最大的敌人——火,表达藏书平安的愿望。或许 真有水神在暗中佑护,天一阁几百年也没发生过火灾,使我们今天能够得 见它的原貌。 范钦生性耿直,牢记叔叔的教诲,不贪不淫,也不畏权贵。他在任工 部员外郎时,因顶撞皇亲武定侯郭勋,致郭勋在皇帝面前诬害他,因此含 冤下狱,受廷杖之责。在任袁州知府时,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严世藩。 严世藩也想罗织罪名害他,严嵩劝阻说:“范钦是连武定侯郭勋也敢顶撞 的人,如此强硬,你若参他,反倒让他出名了。”严世藩见身为宰相的父 亲尚且忌惮他,只得作罢。范钦见奸人当道,朝政日废,无心继续为官, 嘉靖三十九年(1560)卸职归里。 范钦为官期间,酷爱读书。每到一处,公暇之余,就是读书。以书会 友是他最大的乐趣。除了读书,他还非常喜欢购书、藏书和刻书。他所搜 集的是那些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志、科举录之类的文献。他把那些读过的好 书,寄回原籍宁波老家,藏在书楼“东明草堂”中。 范钦辞官后,与张时彻(任过南京兵部尚书)和屠大山(任过兵部右侍郎 )志趣相投,三人组建了轰动一时的“甬上诗社”,被后人称为东海三司马 。他还与江苏藏书家王世贞交订抄书之约,藏书可以互相借读和抄写。 明嘉靖四十年(1516)范钦新建了一座书楼用以读书和藏书。然书楼一 直未能取名,从“草堂”到“十洲阁”到“碧沚书屋”……他想了很多。 一日,范钦在书楼前晒书,随手翻阅从江西带回来的碑拓《龙虎山志》, 里面有“天一生水于北,地六成之于南”。范钦大喜,他记得汉代学者郑 玄注解的《易经》中亦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拿出原书一对 ,果然如此。就把书楼正式命名为“天一阁”,喻义是以水克火。中国传 统藏书楼为木制结构,木和书都是易燃物,最忌讳的就是火,楼名取天一 生水之义,就是想表达藏书平安的愿望。 天一阁是晚年范钦最喜爱的读书处。好友屠大山曾对范钦说:“吾于 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伸以当枕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 实际上范钦何尝不是呢?一个炎热夏天午后,小雨刚过,凉风习习,四望无 人,就取出唐代孟启的《本事诗》来看,据他自称:“已而云影低昂,新 月吐照,欣焉会于予心。”真是越看越欢喜,直到二更时看完了才喝杯茶 就寝,浑然忘却这是个炎热的夏天。好友沈一贯(字肩吾,号蛟门,浙江鄞 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家居十年卒,赠太师,谥文恭)回忆说 范钦:“好学弥笃,常读书至夜分,声音哕哕振林木”。 独乐不如与人乐,天一阁曾储藏各类图书七万多卷,里面有很多宋元 明历代名家作品,也有一些常人所不能见到的珍本、孤本。天一阁在明嘉 靖后期的文士学子中已颇具影响。范钦也乐于邀请当地的名人士子到天一 阁读书且饮酒谈诗。他在《上元诸彦集天一阁即事》叙述了天一阁曾经的 盛况: “阗城花月拥笙歌,仙客何当结轸过。吟倚鳌峰夸白雪,笑看星 驾度银河。苑风应即舒梅柳,径雾含香散绮罗。接席呼卢堪一醉,何来心 赏屡蹉跎。” 范钦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读书与藏书的事业,从而为我国造就了天一 阁在中国藏书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当大部分读书人将“立德、立行和立 言”作为人生三大目标时,范钦却把读书和藏书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爱 书到了这种境地,已经不只是好读、善读和乐读的区别了。这应当是一种 境界,一种将读书视为生命的超然洒脱。 天一阁里的“读书与藏书约” 一位前人说过:“惟有爱书,才能读书、守书和藏书。”范钦生前对 图书的管理非常严格,立有“书不出阁,代不分书”的遗训,还刻了一枚 藏书印:“子子孙孙,永传宝之”。他希望他的子孙能像他那样多读书, 知礼仪,懂孝义。 除了上述遗训外,他还有几条非常严格的读书与藏书管理条约:第一 条,烟酒切忌登楼;第二条,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即宁波人清 明时节所参加的祭祖仪式)三次;第三条,擅将藏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 。因偷出典押事故者,罚不与祭三年。他将这些家训刻在木牌上,要子孙 时时牢记。他还规定天一阁藏书必须由范氏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 匙分房掌管,除非各房齐集,否则,任何人不得擅开,以此来防止书籍分 散流失。其中的“烟酒切忌登楼”还有一个让后人唏嘘不已的心酸故事。 P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