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执拗(插图珍藏版)/张炜文存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开拓和寻找 如果我没有看错,那么这是一篇好小说。但总的 看,从它的成就上论,或许比不上你的上一篇。我高 兴的是事情的另一面。 你过去的作品写得严峻粗犷、锋锐有力。但我又 一直觉得缺少一点什么。 也许你的作品缺少的是那种柔细委婉的笔触,是 那种纤弱的、一丝一缕的情思,是极其微妙的、变幻 不定的流动的色彩,是溟濛的、润湿的雾幕?……我 不知道。我只知道你现在没有,而且以后也很难有这 一切了。很遗憾的事情。 而现在,在这些作品中,我认为那些缺少的东西 ,那些命定不属于你的东西,差不多在开始滋生了。 你在开拓自己的道路,并在这不断的开拓中寻找什么 ——这就是我为你特别高兴的地方。 “找到自己”是困难的。多少人写了半生,还是 没有自己的东西,艺术风格上没有一点相对的稳定性 。但也有人在不太长的一段创作实践中,就会找到一 种比较适合于自己的形式,从表现的主题、人物类型 以及题材的选择上,都明显带有他自己的印记。这时 他的创作会表现出一股生气,敏感的读者也能从他的 一系列作品中,感受到一种流畅、昂扬和激越的调子 ,一种艺术上的“自信心”。当然,如果再持续一个 时期,厌厌的情绪总要有的。你会觉得他的作品变化 不大,像一条波澜不惊、很少弯曲的河。于是你多少 也要失了兴致。你想埋怨作者几句,但一时又找不到 合适的话:不是苛责了,就是尖刻了,再不就有点偏 颇。埋怨他什么呢?埋怨他过早地“找到了自己”吗 ?——只能埋怨这个,因为好像一切毛病都是从这里 产生的。 可是我觉得,如果有谁这样去埋怨作者,就多少 表现了他自己的一点迷惘和片面。“风格”无非是作 家自身在作品中的一种表露。每个作家的艺术风格, 大概都与他的一颗心灵紧紧相系。很难想象,一个生 性缠绵、多愁善感的人总能写出“金刚怒目式”的作 品;而一个火火爆爆、刚毅激烈的人却总在写一些淡 淡的柔和的东西。考察任何一种性格的形成,大约都 要从先天和后天这两个方面人手。仔细分析,既会发 现性格中的主要方面,又会发现好多侧面;发现它在 不断地、永无休止地演变。它原来极其丰富——世界 上最宽广的东西是人的“内心世界”;世界上最复杂 的东西,就是人的“性格”。作家的个性充分地表现 在作品中,作品读来怎么会有单调之感? 看来有时不是“找到了自己”,而只是找到了自 己性格中的某个侧面。发现自己是困难的。找到了某 个侧面,认为是找到了一个完整的“自我”,于是顽 固地坚守,唯恐偏离。创作像打仗,有时确实需要“ 以攻为守”,只守不攻,经营的地盘就会越来越小。 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也一 定十分厌烦了,于是相继出走,最后笔下就只剩了几 个“老熟人”。还是开拓好。原来的地界里只有坚硬 的山石,有一处人夏用来洗澡的水湾,还有一块砂土 壤;但是没有草地;似乎也该让主人公们占有一片小 树林之类,他们或许会喜欢上树林中的野花、清新宜 人的空气……地盘就这样不断地扩大,主人公们生活 得幸福了,活跃了,于是作品再也不显得单调了。 看来不能为一时的顺利而陶醉,失去了探索和开 拓的勇气。如果把写作比做战斗的话,好的作者就应 该像个勇敢的战士,在绝路中杀出一条通道。 你寻到的每一点都是极其宝贵的,像淘金者珍视 每一点金屑。只固守已经占有的那一点就会止步不前 ;但如果抛弃了已经占有的那一点,就会彻底失败。 你愿意丢开锋锐有力的笔势、丢开你津津乐道的乡间 老农吗?你一定不愿意。 这仅仅是从气质、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上讲。 当然,决定的因素还有很多…… 一九八三年五月八日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