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学生时代
作者简介
胡光利,1969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1973年、1976年于北大进修英语、印地语,1980年于北大南亚研究所进修梵语,1993年—1994年于印度尼赫鲁大学印度斯坦语言中心做**访问学者。1996年被评聘为研究员、正教授。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会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翻译家协会理事等。曾荣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成果奖(2002年)、辽宁省第二届文学翻译奖(2002年)、辽宁省第六届传记文学奖(2009年)。 译有《政事论》(梵译汉)、《毗湿奴往世书》(梵译汉)、《摩奴法典》(梵译汉),编有《季羡林文丛》、《季羡林精选文集》、《季羡林说北大那些事儿》、《季羡林说北大那些人》、《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人》等。
内容简介
官庄原属清平县官庄镇管辖。1956年清平县被撤 销,改归临清县,即现在的临清市。临清位于山东省 *西端,属于鲁西平原,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北向南 穿过全境。这里并非是个富庶的地方,旱涝、风沙、 盐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农产品产量低而不稳。自 打津浦铁路通车以来,运河淤塞,无人管理,一度繁 华的临清逐渐变得萧条不堪。季羡林常说,他的家乡 是山东省*穷的,而他家又是村上*穷的,穷上加穷 ,使得本族十一个兄弟被迫闯了关东。临清往南不远 就是有名的水泊梁山,也许*乡土文化的影响,这里 的人性格粗犷豪爽。季嗣廉的脾气也带有几分梁山好 汉的遗风,他为人耿直,且喜欢仗义疏财——当然是 在有财可疏的时候。此为后话。 季氏家族直到季嗣廉这一辈儿,已经是第九代了 。原来他们住在王里长屯,季嗣廉的父辈儿搬到附近 的官庄来。季家祖上虽然算不上名门望族,或者书香 门第,却也是耕读传家,忠厚老实。季羡林的祖父名 叫季秀吉,号老苔,生有三个儿子,季嗣廉是老大, 老二叫季嗣诚,老三生下来还没起名就送给一户刁姓 人家做养子。三个儿子尚未成年,季秀吉夫妇就去世 了。季秀吉兄弟二人,其兄季汝吉曾经考中举人,在 一个县里做过教谕,称得上方圆数十里*有学问的人 。季嗣廉和季嗣诚小时候跟伯父读过书,有点儿文化 。季汝吉兄弟共有子侄十一人,在所有堂兄弟中,季 嗣廉行七,季嗣诚行九,季羡林管他叫“九叔”,那 个被送人的小弟弟行十一,季羡林管他叫“一叔”。 季汝吉去世后,遭遇灾荒,家道中落,无法维持生计 ,于是十一个堂兄弟中有六人去闯关东,只有老八曾 经返回山东探亲祭祖,其余都杳无音信。季汝吉的两 个儿子家境还好,各有几十亩地。季嗣廉和季嗣诚早 在父母去世后,就被迫投奔到伯父门下,过着寄人篱 下的*子。伯父母虽然很可怜小哥儿俩,可是家中人 多,是非也多,他俩只好逆来顺*,饥一顿饱一顿地 勉强凑合,有时饿得实在难*,就到村边枣树林里去 捡掉下来的烂枣子充饥。 季嗣廉兄弟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也想效法几位堂 兄弟外出谋生。山东省会济南离官庄不算太远,兄弟 俩步行两三天来到济南。他们两手空空,举目无亲, 身无长物,只能靠出卖劳力维持生活。他们当过警察 ,扛过大包,拉过洋车,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到头 来,弟弟凭着一点儿才气考上了武备学堂,学习测绘 。学校教的行当虽属行伍,学生毕业谋的差事却是文 职。季嗣诚在黄河河务局找到了一份工作,收入较为 稳定。这时兄弟俩商议,弟弟留在济南挣钱补贴家用 ,哥哥回官庄莳弄父母留下的半亩多地,不久娶了邻 村王里长屯赵家的姑娘。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弟弟突然失了业,被迫只 身去闯关东。正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夜里他却做 了一个好梦,梦见小时候举人伯父教他作的两句诗: “阴阳往复竞无穷,否极泰来造化工。”第二天,他 官庄原属清平县官庄镇管辖。1956年清平县被撤 销,改归临清县,即现在的临清市。临清位于山东省 *西端,属于鲁西平原,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北向南 穿过全境。这里并非是个富庶的地方,旱涝、风沙、 盐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农产品产量低而不稳。自 打津浦铁路通车以来,运河淤塞,无人管理,一度繁 华的临清逐渐变得萧条不堪。季羡林常说,他的家乡 是山东省*穷的,而他家又是村上*穷的,穷上加穷 ,使得本族十一个兄弟被迫闯了关东。临清往南不远 就是有名的水泊梁山,也许*乡土文化的影响,这里 的人性格粗犷豪爽。季嗣廉的脾气也带有几分梁山好 汉的遗风,他为人耿直,且喜欢仗义疏财——当然是 在有财可疏的时候。此为后话。 季氏家族直到季嗣廉这一辈儿,已经是第九代了 。原来他们住在王里长屯,季嗣廉的父辈儿搬到附近 的官庄来。季家祖上虽然算不上名门望族,或者书香 门第,却也是耕读传家,忠厚老实。季羡林的祖父名 叫季秀吉,号老苔,生有三个儿子,季嗣廉是老大, 老二叫季嗣诚,老三生下来还没起名就送给一户刁姓 人家做养子。三个儿子尚未成年,季秀吉夫妇就去世 了。季秀吉兄弟二人,其兄季汝吉曾经考中举人,在 一个县里做过教谕,称得上方圆数十里*有学问的人 。季嗣廉和季嗣诚小时候跟伯父读过书,有点儿文化 。季汝吉兄弟共有子侄十一人,在所有堂兄弟中,季 嗣廉行七,季嗣诚行九,季羡林管他叫“九叔”,那 个被送人的小弟弟行十一,季羡林管他叫“一叔”。 季汝吉去世后,遭遇灾荒,家道中落,无法维持生计 ,于是十一个堂兄弟中有六人去闯关东,只有老八曾 经返回山东探亲祭祖,其余都杳无音信。季汝吉的两 个儿子家境还好,各有几十亩地。季嗣廉和季嗣诚早 在父母去世后,就被迫投奔到伯父门下,过着寄人篱 下的*子。伯父母虽然很可怜小哥儿俩,可是家中人 多,是非也多,他俩只好逆来顺*,饥一顿饱一顿地 勉强凑合,有时饿得实在难*,就到村边枣树林里去 捡掉下来的烂枣子充饥。 季嗣廉兄弟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也想效法几位堂 兄弟外出谋生。山东省会济南离官庄不算太远,兄弟 俩步行两三天来到济南。他们两手空空,举目无亲, 身无长物,只能靠出卖劳力维持生活。他们当过警察 ,扛过大包,拉过洋车,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到头 来,弟弟凭着一点儿才气考上了武备学堂,学习测绘 。学校教的行当虽属行伍,学生毕业谋的差事却是文 职。季嗣诚在黄河河务局找到了一份工作,收入较为 稳定。这时兄弟俩商议,弟弟留在济南挣钱补贴家用 ,哥哥回官庄莳弄父母留下的半亩多地,不久娶了邻 村王里长屯赵家的姑娘。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弟弟突然失了业,被迫只 身去闯关东。正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夜里他却做 了一个好梦,梦见小时候举人伯父教他作的两句诗: “阴阳往复竞无穷,否极泰来造化工。”第二天,他 用仅剩下的一块钱买了十分之一湖北赈灾彩票,不意 竟中了大奖,得了四千块大洋。这下子可算先人显灵 ,赐福子孙。 季羡林的叔父季嗣诚时来运转,梦想成真了!于 是,他急忙叫来老家的哥哥,兄弟俩将大洋换成制钱 ,雇上两个伙计,千里迢迢地用手推车运回官庄。 回家后,季嗣诚没待几天就又去济南找工作,季 嗣廉则用中奖的钱置办家产,创建家业。他买了一块 有水井的地,又在村口南边盖了一座挺气派的三合院 ,五间北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比起村子里那些低矮 的泥顶土坯房,简直是鹤立*群。说起盖房子的事儿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正赶上砖窑停工,一时买 不到砖瓦,季嗣廉就放出话来:“谁肯拆房子把砖瓦 卖给我,我就出十倍价钱买下来。”结果,季家的房 子竟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价房。 实话说,那时季嗣廉只有二十来岁,连怎么过* 子都不大明白,让他经营管理家业就*不靠谱儿。上 文提到,他有个“怪癖”,就是仰慕仗义疏财的英雄 豪杰。如今手中有了钱,三亲六故,左邻右舍,谁家 有困难他都有求必应。有一次,他去城里赶集,一时 兴起,宣布说:“官庄来的父老乡亲,**我季七爷 请客,大伙儿捧捧场,到饭馆喝酒吃肉去!” “好哇!多谢季七爷开恩!”男女老幼一窝蜂似 的向饭馆拥去。 类似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儿,季嗣廉干过不止一次 ,敢情赚了豪爽仗义的好名声,心中好不得意,沾沾 自喜。可是待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时,他竟落得窘 相十足,狼狈不堪。你想想,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怎抗得这番折腾?须臾之间,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 怎么办?他手无分文,只好卖地,跟着卖房子。这房 子明明是花大价钱盖的,当时值金值玉,眼下如同粪 土,无人搭茬儿,*后干脆拆掉卖木料,卖砖瓦。没 过多久,三合院只剩下三间西屋,他还欠下人家一屁 股债,至死都没有还清。就这样,曾经阔过一阵子的 季嗣廉又变成了穷光蛋。 P4-5 用仅剩下的一块钱买了十分之一湖北赈灾彩票,不意 竟中了大奖,得了四千块大洋。这下子可算先人显灵 ,赐福子孙。 季羡林的叔父季嗣诚时来运转,梦想成真了!于 是,他急忙叫来老家的哥哥,兄弟俩将大洋换成制钱 ,雇上两个伙计,千里迢迢地用手推车运回官庄。 回家后,季嗣诚没待几天就又去济南找工作,季 嗣廉则用中奖的钱置办家产,创建家业。他买了一块 有水井的地,又在村口南边盖了一座挺气派的三合院 ,五间北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比起村子里那些低矮 的泥顶土坯房,简直是鹤立*群。说起盖房子的事儿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正赶上砖窑停工,一时买 不到砖瓦,季嗣廉就放出话来:“谁肯拆房子把砖瓦 卖给我,我就出十倍价钱买下来。”结果,季家的房 子竟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价房。 实话说,那时季嗣廉只有二十来岁,连怎么过* 子都不大明白,让他经营管理家业就*不靠谱儿。上 文提到,他有个“怪癖”,就是仰慕仗义疏财的英雄 豪杰。如今手中有了钱,三亲六故,左邻右舍,谁家 有困难他都有求必应。有一次,他去城里赶集,一时 兴起,宣布说:“官庄来的父老乡亲,**我季七爷 请客,大伙儿捧捧场,到饭馆喝酒吃肉去!” “好哇!多谢季七爷开恩!”男女老幼一窝蜂似 的向饭馆拥去。 类似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儿,季嗣廉干过不止一次 ,敢情赚了豪爽仗义的好名声,心中好不得意,沾沾 自喜。可是待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时,他竟落得窘 相十足,狼狈不堪。你想想,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怎抗得这番折腾?须臾之间,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 怎么办?他手无分文,只好卖地,跟着卖房子。这房 子明明是花大价钱盖的,当时值金值玉,眼下如同粪 土,无人搭茬儿,*后干脆拆掉卖木料,卖砖瓦。没 过多久,三合院只剩下三间西屋,他还欠下人家一屁 股债,至死都没有还清。就这样,曾经阔过一阵子的 季嗣廉又变成了穷光蛋。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