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理论篇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简介
胡森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奖学金班学员,现任大型央企***副主任,**经济师。兼任中央企业青联委员,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青年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能源评论》编委以及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著作多部,能源领域有《能源大变局》《破解石油迷局》,写作领域有《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公文高手的修炼之道》一套三本(必修课,进阶课,精品课)。为**机关、企***和高校讲授多门写作课程。主持过多项重大报告撰写、管理成果研究和行业政策调研,多次获全国性的新闻奖、文学奖、管理成果奖和行业研究**论文奖。 马振凯,男,1985年出生,甘肃庆阳人,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贸易专业,爱读古书,文字功底深厚,现就职于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曾负责多项重要文稿撰写,参与行业对标分析研究及报告撰写。
内容简介
以道驭术 中国人*喜欢讲道,道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老子说:“道可道,**道。”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周易》上也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这些话里可以发现,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较玄奥,难以把握,但又很重要。道往往和术、器等相对而言,说明这是一种**了具体器物和方法层面的抽象原理,或者可以理解成事物的本质性特征,事物背后的基本原则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你看不见它的存在,但它却在深层次支撑着你、影响着你。 《孙子兵法》中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可见,道是**位的,技法是被排在*后面的。而现代人虽然也学习《孙子兵法》,但多是注重其计谋和策略的论述,而其根本的、*重要的道的思想却常常被忽视,可以说是舍本逐末了。 在公文写作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道”,在我看来,这就是公文写作应该秉持的价值观。要写好公文材料,要成为文章大家,方法和技巧*不是**位的,摆正价值观才是**位的。价值观层面的建设到位了,在公文写作的道路上才能行得稳、走得正,才能有足够的支撑和底气,不会一开始就陷入一味寻求方法技巧的歧途当中,或者陷入不断怀疑职业价值的焦虑当中。 所以说,价值观是“道”,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术”,始终做到“以道驭术”,才是写好公文材料的**法宝。 在我看来,为文有三层次,首先是情怀,其次是见识,再次是文字。情怀处于**层次,指的就是价值观,是思想底牌;见识指的是视野,是经验,是逻辑,是思维方式;文字指的是笔法,是语感,是格调。如果一开始就本末倒置了,就很难有真正的建树。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认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提出“文以贯道”,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将其发展为“文所以载道”,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载的货物,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所以,如果不能承载“道”,“车”就是在“空驶”,不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实际价值,徒耗人力物力罢了。 文章之道,或者说价值观是从哪来的呢?它不是文章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也不是作者之外的人附上去的,而只能来自写作者本身,是写作者所秉承的价值观、思想品格和精神信念的体现。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有高尚的精神力量,撰写的文稿也一定具有气质、品格和感人之处。而一个品格低下的人或许偶尔也能写出让人拍案叫*的文章,但不会持久,总有**他会抖搂出自己的价值底牌。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就说:“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鲁迅先生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品格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 作者从事公文写作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他根据自身经验和体会,结合*新的规定要求,全面修订升级了《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使内容*新*全*突出。本书是一本完**全的实用性公文写作教材。作者另有一本《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案例篇:晚晴**奏折里的写作秘笈》 也即将出版,与本书珠联璧合,一为理论篇,一为案例篇,相互印证学习,相信能给读者的公文写作水平带来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