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四季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农具 土地的出生问世,大约 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 野荒的生命,树木、河流 、草芥、昆虫,都是它的 后代子女;二是为了人的 耕种。耕种使人类存活, 土地升华,让土地的意义 从自然到被赋予和强加。 人类从来不管土地需不需 要那些意义,因为人类需 要,就赋予它那些疲惫的 使命和空洞的赞歌。人类 和土地的联系,最初是居 住和耕作,可现在,还又 附加了挖掘后的无限开采 与无尽无止的污染。土地 孕育了人,可人反过来成 了土地的主人,这就是儿 子做了母亲的皇帝,还要 娶她为妻,奸于妾室。世 界如此,时间从来没有能 力修正这伦理的颠倒。 而人类和土地最为恒久 的联系,是从耕作开始, 也必将在某一天里终于耕 作。耕作的桥梁——农具 ,这个给人类带来文明、 温饱和丰衣足食的物体, 被人类创造出来,不断更 新、复制,再更新、再复 制,终被抛弃的过程,也 就是人的出生、成长、疾 病、康复、劳动、思考、 闲待,再疾病、医治,直 至衰老、死亡过程的一个 写照。石器时代、铁器时 代、机器和科技时代,农 具的生命,当到了今天可 用计算机和数据操纵左右 时,其血脉气势,看似到 了最为旺盛的时候,其实 也正是人的生命从如日中 天滑向夕阳的开始。 农具被从房檐下和田头 的锈蚀中尊敬出来,被那 些读书人和考古学家挂在 博物馆的墙上时,它的悲 剧就已经开始。锄、锨、 镐头和镰刀,从被封闭在 博物馆大厅或侧室的木架 上和玻璃框中后,它的呼 吸已经停止。样貌还在, 生命已去。我们看到的那 些都已不再是有生命的农 具,而是农具的死尸,是 农具千百年来的木乃伊。 这是人类对农具创造后对 其人类自身记忆的保存, 并不是为了对农具生命的 挽留。一张方锄被厚土砂 石及草根磨损成为圆头后 ,终于有了自己的三个归 宿:一是被扔在田头化为 黄土;二是被提领回家, 取下木柄,让木柄继续服 役,和新的锄头成家立业 ,而那不再是农具的废铁 ,就再次走人了炼炉的火 烧;三是被偶然间发现送 到博物馆中。表面看,对 于农具,第三种去处是最 好的命运,而实则的情况 却恰恰相反。衰老的农具 丢弃在田头的土里,被风 化,被雨淋,而最终被遗 落在无人之处化为黄土, 这一过程虽然忧伤,却是 寿终正寝最为宁静的归宿 ,一如人在年老之后,归 为墓室的宁静。第二种去 处是回炉化铁,成为新的 农具或他物,这一过程残 忍激烈,如同成千上万精 子在跑道上奔向卵子的无 奈,但新生的希望,会如 黎明举着卵子样散发着爱 情的光芒。第三种归宿, 是走向博物馆的富贵,这 貌似通向神灵的座位,其 实是一条最为悲哀的路途 与去处。因为在那儿,它 们将再也不是自己,再也 没有安宁,再也没有新生 的可能。它们成了人类自 傲的记忆,成为人类向时 间的炫耀和历史法庭上的 物证,成为时间中历史的 死尸,而被那些无知的人 引以为自豪和浮夸。 农具的命运,如果和土 地与回炉新生被人为所割 断,就成为跳崖、跃楼死 亡的人在崖头、楼顶那瞬 间的站立。博物馆是农具 的囚室,是农具之木乃伊 齐整排列的库房,是人类 以文明的名义,虚伪给农 具的最为无情的残忍。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