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之诗

迁徙之诗
作者: 玛波|责编:刘焰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41.00
折扣价: 27.88
折扣购买: 迁徙之诗
ISBN: 9787222202511

作者简介

玛波,本名沙红英,景颇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德宏州文联作家协会主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文蚌》(景颇文)杂志主编。用景颇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创作。景颇族文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江岸别墅》《罗孔札定》等。汉语中短篇作品有小说《瑞丽江之泪》《幽幽香草》《鸽血红》《翡翠虫》《村官来电》,散文《五月的苏典》《随我淘宝去》《撵脚》等。曾获第三届、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云南省优秀丈学创作奖,边疆文学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景颇族——“挖盐人” 在古代,今甘肃、青海 交界是氐羌部落的主要游牧 聚居区。氐羌部落族群先后 不断地往来流动于西北到中 原地区之间,活动于中原地 区的黄帝族、夏族、周族, 原本都是羌人。黄帝族的一 部分人口,曾居住在今四川 西南的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 一带。公元前7世纪中叶以 后,秦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征服兼并氐羌部落。于是, 居住在甘肃、青海一带的氐 羌部落族群,由于不堪忍受 秦国的兼并蹂躏,又有一部 分族群向西南地区迁徙,有 的迁徙到今天的青海省西部 及西藏,有一部分迁徙到四 川西昌一带。居住在青海茶 卡盐湖四周的古羌族人以采 盐为生,经过漫长历史的迁 徙演变,一部分古羌人成为 今天的景颇族,“景颇”翻译 成汉语就是“挖盐”的意思。 所以,茶卡盐湖是景颇族的 起源地。早在西汉时期,当 地羌人(景颇族先民)就已经 知道采盐食用了。景颇族习 惯将久居之地名、工匠名、 常做的习惯加在人的名字前 面(取绰号),就像部分先民 由氐羌变成了“景颇”,慢慢 地,挖盐或开盐矿的氐羌人 都成了景颇族。景颇族报丧 时不说人死了或去世了,而 是说某人“背盐”去了。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 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东部 已开发成以盐文化为主的“ 茶卡天空壹号”旅游胜地,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景颇族 的目瑙广场。“目瑙”,意为 “万人之舞”,是保留至今的 人类最古老的万人之舞。自 从宁贯督在“太阳宫”(实为 日月山青海湖)跟鸟类学习 并模仿百鸟举行“占目瑙”之 后,不断发展壮大为战前鼓 舞士气、欢庆胜利、庆祝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