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万邦来朝(581-907)/中华历史文脉故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杨竖的帝王之路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 谥号文帝。自称祖上为关中 名门望族之一的弘农郡华阴 (今陕西省华阴市)杨氏。 父亲杨忠曾投于西魏宇文泰 的麾下,作为西魏朝堂的重 臣,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因 此,杨坚又名普六茹坚。 杨坚的出生自带神秘光 环。据《隋书·高祖本纪》 记载,西魏文帝大统七年( 541)六月的一天夜里,在 冯翊郡的般若寺里,一男孩 降生。顿时,寺庙“紫气充 庭”。一名叫智仙的比丘尼 ,闻讯而至。她对孩子的母 亲说道:“此儿出生甚异, 必然不是凡夫俗子,不可在 俗间养育。”于是,母亲便 把孩子交给了这位比丘尼, 设置别馆,由她抚养。一天 ,母亲来别馆探望孩子。一 见孩子,便又抱又亲,很是 欢喜。突然,男孩头上显现 触角,身上长满金鳞。吓了 一跳的母亲,未抱稳,将孩 子掉在了地上。尼姑闻声赶 至,不禁叹息道:“这个孩 子得天下的时间就此要推迟 了。”这个孩子正是杨坚, 即隋朝的开国皇帝。 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 征辟他为功曹。之后,因父 亲杨忠的功劳又被授予散骑 常侍、车骑大将军等职位。 天和三年(568),父亲杨 忠离世,杨坚遂承袭随国公 爵位。 可能是忌惮于这种天生 的王者之气,杨坚一路遭到 了很多人的打击。周武帝在 位时,齐王宇文宪就曾请求 武帝将其除之而后快。他断 言道:“普六茹坚长相非同 一般,每次见他,都让我不 知所措,我觉得他不会甘于 久居人下的。”但周武帝不 以为然。之后,内史王轨也 多次对周武帝言道:“皇太 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有反 叛的相貌。”周武帝担忧道 :“如果一定是天命,将怎 么办?帝王自有天命在,旁 人又能奈何!”杨坚知晓后 ,深知帝王的忧虑会招来杀 身之祸,便开始隐藏自己的 锋芒,行事也愈加小心谨慎 。 宣政元年(578)六月, 周武帝宇文邕崩逝,太子宇 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杨 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 ,杨坚因此晋升为柱国大将 军、大司马。所谓“高处不 胜寒”,随着杨坚官职越来 越高,威望越来越大,宇文 赞对他的猜忌、忌惮之心也 是越来越重了。这种情绪甚 至波及帝后的日常相处。宇 文赟经常怒气冲冲地对皇后 杨丽华说:“我一定要杀尽 你们九族!”并且在召见杨 坚时,让左右侍卫注意杨坚 的一言一行。一旦发现杨坚 稍变脸色,就当场处死他。 杨坚知道后,每每朝见皇帝 ,都一派镇定自若。 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 ,周静帝宇文阐继位。静帝 即位时,年龄幼小,不能亲 理朝政。朝臣刘昉、郑译等 以杨坚是皇后之父,乃众望 所归为由,伪造诏书,带头 拥立杨坚为辅政大臣,统领 朝廷内外的军队。之后,在 李德林的提议下,杨坚成了 大丞相,手握朝政大权。直 至北周大定元年(581), 静帝下诏禅位于杨坚。杨坚 三次推脱后才顺势接受天命 ,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长 子杨勇为太子。杨坚即位后 ,废除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 化政策,下令让那些曾改为 鲜卑姓的汉臣及府兵将领统 统恢复汉姓,他自己也从普 六茹坚改回了杨坚。 南下灭陈 杨坚登基称帝时,当时 天下还未完全统一。在有效 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入侵后 ,杨坚决定转战南方,一统 天下。适时,陈朝占据江南 之地。文帝先是灭了江陵的 后梁政权,然后以此为基地 ,开始谋划灭陈之策。 当时,文帝向高颎询问 平定陈朝的策略。高颍献计 道:“长江以北,气候寒冷 ,庄稼收获时间稍晚。而长 江以南,气候温暖,则收获 较早些。若我军在陈军收割 之际,佯言征讨陈国,那时 他们屯兵御敌,必会贻误农 收。如此反复,等到他们发 现蹊跷,习以为常之时,我 军再行征讨,到时候他们必 定不会相信。如此,我军便 可安然渡过这长江天险。” 文帝听后,也深以为然,采 纳了高颍的计策。陈朝受此 计策,被隋军玩得团团转, 将士皆疲惫不堪。 开皇八年(588)十月, 隋文帝终于下达了伐陈的指 令。由次子晋王杨广挂帅出 征,尚书左仆射高颎担任辅 佐,率领主力部队由六合出 发,计划渡过长江从正面逼 近陈朝的首都建康。同时, 在长江的上游方面,由秦王 杨俊率水军自襄阳沿着汉水 而下,杨素则率水军从永安 出发沿三峡顺流东下与之汇 合。 开垒九年(589)正月初 一,隋朝的先头部队趁着建 康附近笼罩的浓浓大雾,兵 分两路,横渡长江。一支部 队由贺若弼统率,从长江下 游的广陵渡江,另一支部队 由韩擒虎带领五百名士兵组 成,自建康上游的和州附近 渡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攻下陈国重镇采石(今安徽 省马鞍山市西南)。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