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教育春秋
作者简介
杨新,安徽亳州市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职教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安徽省文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管子研究会研究员。现任阜阳市政协常委、阜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系《阜阳文史》《阜阳历史文化丛书》主编。夙夜在公几十年,勤勉工作未曾倦;追求人生之真谛,立德立言谱新篇。曾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校长”、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编著出版《中国当代应用文体写作大辞典》《谚语集锦》《谚语人生》《今朝风流》等图书,其中《谚语人生》获阜阳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主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及论文三百余万字。
内容简介
从出土文物探寻阜阳教 育的缘起 1957年6月,在阜南县 朱寨小润河岸边出土商代 青铜器八件,其中龙虎尊 是商代酒器,侈口,束领 ,折肩,鼓腹,高圈足; 颈饰三周凸弦纹,肩上饰 三条蜿蜒的龙,龙首探出 肩外成为高浮雕;腹纹三 组相同,以龙首下的三条 扉棱为界,纹为虎食人状 ,虎头突出,身躯作两边 展开,虎口下蹲一个曲举 双臂的人;在龙纹的后边 还饰有夔纹。在虎身下面 和人侧的空隙处也附饰一 较小的夔文,方向与虎身 相反,隔扉棱与另一夔纹 相对,组成一较小的兽面 纹;圈足上部有三个十字 镂孔。该尊造型优美、纹 饰新奇,器壁厚薄均匀; 虽充满花纹,但有主有从 ,层次分明,繁缛而不杂 乱,雷同而不单调;其纹 饰技法,还有用阳纹和阴 纹相配衬,宽线和窄线相 结合,阳纹突起,阴纹平 整,宽线间空隙大,窄线 间空隙小;使人们在视觉 上有阴阳相配、黑白相间 、宽窄互济、虚实交错的 形式和美的享受,艺术成 就与铸造技术十分高超, 堪称商代青铜器精品。而 此精品,据《阜阳大事记 》记载,乃归国人创造。 这灿烂的青铜文化折射出 当时阜阳铸造工艺的发达 ;又由于此类工艺活动只 能是集体而作,所以,也 可表明铸造过程中存在教 授文化、传承技艺等系列 教育活动。 从历史人物成长及论著 探寻阜阳教育的缘起 春秋时期,阜阳人才辈 出,涌现出许多举世闻名 的历史人物,如管仲、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