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今天我们怎么读唐诗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0928/02/20190928024219195.jpg)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唐诗小札(今天我们怎么读唐诗下)
ISBN: 9787557016685
刘逸生(1917-2001),原名刘*波,广东中山人。**古典文学专家、诗人。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曾任《龚自珍诗文选》编辑、《辞源》修订工作主要人员、暨南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刘逸生穷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以《唐诗小札》享誉学界和民间。著有《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选讲》《唐人咏物诗评注》《古诗景物欣赏》《漫话三国》《唐诗名篇详解》《刘逸生诗词》《诗话百一抄》,主编《小说轩》《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等。
张继的《枫桥夜泊》,在题山赋水的诗作中,好像是 在枫桥侧畔建立起一座丰碑。此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再也没有人在同样的地点跨越过他了。为了这一首诗,枫 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外知名的胜迹或古董 了。 古代诗人之所以不能跨越过他,这是可以理解的。当 抹上中古时代色彩的枫桥景色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以前,这 二十八个字无疑已占尽风光,使后来的人无从措手。崔颢 写了《黄鹤楼》诗,竟使李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之叹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同样的情况如张祜的《题金陵渡 》: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假如金陵渡和它对岸的瓜洲,依然大体上保持着这种 风貌,那么,要跨过张祜,同样也是一种极大的困难。而 我们**的诗人无疑是异常幸运的,在新的生产关系基础 上,新的建设、新的人物,给每一个角落带来了新的景象 和迥然不同的风貌,比过去巍峨壮伟得多的诗的丰碑,将 会遍地涌现,从而让前人建立起来的东西成为**的对照 ,成为记录历史的一段往迹。 这首诗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呢?仔细地对它 的艺术技巧进行寻味,我想还是可以获得解答的,虽然这 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里就尝试探索—下看。 首先,我们看到了由远而近的景物层次,仿佛在一个 透明的水晶球里出现。这里面有秋夜的霜天,天脚的残月 ,老树上的栖鸦,树梢头还隐约出现寺宇的轮廓;然后, 在近处是江畔的枫树,渔舟的火光,桥下就是夜泊的客船 。它们综合起来,便已初步构成枫桥的夜景。但光是这样 ,色彩仍然不够强烈,我们发现诗人在设色方面也下了一 番功夫。试看这里面,霜天和残月是“冷色”,江枫和渔 火却是“暖色”,它们分别交织在树、桥、渔舟、山寺的 暗影之中,各自显出或明或暗,或迷蒙或鲜亮、或平静或 摇曳的不同色彩。仿佛有哪一个天才画家举起淋漓的彩笔 ,给予这些色彩以跳动着的生命似的,令人对各种形象平 添了一层鲜明的立体的感觉。 但这幅彩画之妙似乎还不止于此,你再仔细看看,那 么,霜天那种透明似的明亮,和渔火的鲜艳的明亮是一种 强烈对照,同时又是一种**。而霜天的清淡和残月的迷 蒙,它们既**而又有层次。再往近处看,渔火和江枫彼 此映照,又另具一种明暗浓淡的情态,衬托着桥、树和船 的剪影。于是由远景到近景之间,就出现了多样化的色彩 和情调,使枫桥夜色显得无比地幽美起来。 不过,仅仅这些色泽和光影,诗人认为还不足以道尽 枫桥夜泊之妙,于是他又写出音响和没有音响的冷寂,从 而就点出了“夜泊”的特叙氛围。本来,从上面那些景色 中,夜泊的旅客已经感到羁旅的难堪,而栖鸦的夜啼,却 又加深了深夜孤寂之感,使羁旅之情*为深重。就在这难 堪的情绪中,不远的寒山寺里,铿然发出震荡着夜空的钟 声,随着音波的颤动,仿佛—下—下都敲在满怀愁绪的旅 客心上,而且仿佛还—下—下地敲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