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共4册)
作者简介
小马连环,本名蒋柳,百万关注大V,天涯煮酒论坛知名文史作家,素以老道、通俗、幽默的文字讲述历史,文风诡异多变,平中见奇。著有《唐末刀锋汇》《隋唐不演义》《诸王的游戏》等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品。
内容简介
公元前 722年,即鲁隐公元年,是《春秋》记录的第一年,是年四海并不升平,全年诸多大事可记,可在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的《左传》里,却独独重点描写了一件并没有发生在鲁国的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郑国,从牵涉人员来看,算是郑国的家事,但从影响来说,它又是国际性的大事,足以影响之后数十年的国际形势。 这一年初夏的一天,郑国国君姬寤生走进了祖庙。他是前来祭告祖先,顺便请个假的。他马上要出国前往洛邑,朝觐天下诸侯的共主周平王。 献上祭品,焚香祷告后,姬寤生并没有马上退出,他站在祖庙里,祖庙高大肃穆,上面供奉着郑国列祖列宗的牌位。 今天将要做的事情,是他等待了二十二年的大事。可这件事情关乎大礼,能否得到祖先的认可? 姬寤生回想了之前做的一切准备,他再次确定,虽然这件事情有可能会为道德所批判,为舆论所谴责,但日后到了地下,祖宗见了他,应该也不会过于责怪吧。 从祖庙里出来,姬寤生抬头望向宫殿,他知道在后面的一座大殿里,母亲正密切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与他的兄弟共叔段联手给他致命的一击。 母亲、兄弟,这些本该给他亲情与支持的人却是时时刻刻都想杀掉他的敌人,命运对这位郑国国君来说,显得何其残酷和讽刺。 不管怎样,姬寤生已经下定决心,是时候决出胜负了。他不再顾忌总是藏在角落里的那双阴毒的眼睛,迈开腿,坚定地向前走去。 此刻,姬寤生的母亲武姜正处在焦虑不安中。她已经收到大儿子姬寤生将要去洛邑的消息。 这是自己苦苦等待的一个机会,还是一个陷阱? 武姜望向殿外,除去国君将要出行带来的一些忙碌,一切都显得平静而祥和。也许这一切都是真的,大儿子寤生作为周王室的上卿,去洛邑向周王汇报工作合情合理。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武姜断定,是时候将长子从郑国国君的位子上赶下去了。 说明一下,武姜不是后妈,姬寤生是她如假包换的亲生儿子。但武姜对这个儿子显然比后妈还要后妈,为什么会这样呢? 左丘明在《左传》里意味深长地描述了这个奇怪感情的缘由。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左传·隐公元年》) 庄公就是姬寤生。左丘明先生一向惜墨如金,善于用最简单的句子勾画最生动的形象,被誉为 “文宗史圣 ”。左丘明大师省了一点笔墨,给我们留下了第一个小小的困惑,什么是寤生? 寤生,即牾生,简单地解释就是逆产,出生时脚先出来。 即便在当今先进的医疗条件下,逆产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稍不小心,就可能使母子遭遇生命危险,何况当时呢!这次痛苦万分的经历一定深深地刻在了武姜的脑海里,斩不断,挥不去,忘不掉。 甚至,记录这件事情时,左丘明还写了三个字:惊姜氏。 根据 “惊”这个字,有人认为武姜在逆产之前,还做了一个很不吉利的梦。不管是噩梦还是逆产,对于武姜来说,都是令她惊恐的事情。 家中的仆妇用绢布包裹着新生儿,小心翼翼地送到武姜的面前,武姜没有初为人母的幸福与喜悦,她的脑海里或许还残留着先前的噩梦。最后,儿子的啼哭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把目光移到儿子的脸上,这是她的血肉,可她却带着嫌恶的表情,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一个刻骨铭心的名字:寤生。 三十五年过去了,武姜依然记得那个痛苦而漫长的夜晚。那一夜的噩梦常常在她的脑海里显现,提醒她这是一个不祥之子。 这样的儿子怎么可以当国君呢?要是让段来当郑国国君,不是更好吗? 想起自己的第二个儿子 ——共叔段,武姜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露出母亲特有的慈爱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