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13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Keigo Higashino),1958年生于日本大阪,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毕业,曾在汽车零件供应商担任工程师。1985年以处女作《放学后》荣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即辞职专心写作。1999年以《秘密》荣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又以《嫌疑犯X的献身》荣获第134届直木奖——成为荣膺日本文坛三大奖的推理作家。早期作品以校园青春推理为主,擅写缜密精巧的谜团,获得“写实派本格”的美名;后期则逐渐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讨人心与社会议题,兼具娱乐、思考与文学价值。其惊人的创作质量与多元化的风格,使得东野圭吾成为日本推理小说界超人气的顶尖作家。代表作:《十一字杀人》《绑架游戏》《白夜行》《新参者》等,多部作品已被改拍成电视剧或电影,人气颇高。
内容简介
1 听了首席秘书田上的话,大月皱起眉头。他正在 官邸办公室里埋头赶稿,是关于非洲政策方面的。按 照预定,下周他要在亚的斯亚贝巴发表演说。 面朝黑檀木桌子的大月转动椅子,背过身去。田 上站着,微躬着庞大的身躯。 “堀越究竟干什么去了?核电又出事了吗?” 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大月想起来 了,堀越前几天刚去出席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大会。 “不,好像不是那一类的事情。跟他一起去的是 JAXA的人。” “JAXA?” “就是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啊,是吗。那些家伙要干什么?是关于H2火箭 ?” “我原来也这么想,但似乎不是。”田上取出笔 记本,“说是宇宙科学研究总部的高能天文学研究系 有要紧事情汇报。” “什么要紧事情?”大月不禁苦笑。含糊其辞的 说法反而让事情更显奇怪。 “总而言之,说是十万火急。” “没问具体情况?” “我问了,据说不是口头就能说明的事情。他们 要求直接见首相您,当面解释。” “哦。” “其实,”田上迟疑了一下说,“好像堀越大臣 也不能完全把握事态。他说听了一次汇报,但不能理 解之处很多,希望跟首相您一起再听一次。” “什么呀。自己都不明白,还让我见那些家伙? ” “说是事态确实紧急。据堀越大臣说,这事不仅 关系到我国,还关系到整个地球。” 一听到“地球”这个词,大月一边的眉毛挑了起 来。“这么说,是地球温室效应的事?” 要是如此,可够麻烦的,大月心想。在采取措施 减缓温室效应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美国态度 消极。在这个问题上,它完全受到孤立。但是,大月 的态度是不跟它对立。 “不清楚,就谈过的气氛看,感觉不是。这次要 向首相您报告的内容,似乎是日美共同研究一个项目 时发现的。据说因为事关重大,在公开发表之前,项 目的各个负责人要向本国政府首脑报告。也就是说, 同样的报告也要在白宫进行。” “白宫?要直接报告美国总统吗?” “应该是。” 大月从椅子上站起来。 “怎么不早说!” 出面汇报情况的男子姓松山,是宇宙科学研究总 部负责高能天文学的研究骨干。他四十岁左右,身材 瘦小,看上去很紧张。天气不太热,他额头上却一直 闪着汗珠。 关掉灯,室内暗下来。与此同时,放映机打开, 挂在墙上的银幕上映出黑白照片。画面看上去像一团 凝固的云,周围散布着白色斑点。 “这张照片是通过x射线天文卫星成功观测到的 黑洞。准确地说,不是黑洞本身,是受到黑洞影响的 、周边的样子。”松山开口讲道,声音有点发颤。 他由此说起的内容是大月没有想象到的。与其说 是意外,不如说迄今从没思考过这些方面。大月时不 时打断说明,边说“让我理一理头绪”边按眼角,似 乎如果不这样做,就要失去现实感了。 说明结束,松山长出一口气。 “以上是P-13现象的概要。这个现象发生的概 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五,是由电脑导出的答案。在 美国和英国,还有中国,都做了同样的计算,得出了 同样的结论。”松山总结道,直到最后都不改严峻的 语气。 宇宙科学研究总部的总部长永野把脸转向一直沉 默不语的大月。 “刚才的说明,各位是否理解?” 大月一手托腮,低吟了一声,然后看向身边的田 上。“你,明白了吗?” 田上眨了眨小眼睛。“细节还不是很清楚,但算 是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了。” 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堀越不住地点头,一副意 料之中的模样。 “是啊。专业上的事,老实说我也不懂。就算说 数学计算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也没有概念。” 大月抱起胳膊,抬头看着还站在那里的松山。“ 那,结果会怎样?发生这个现象会导致什么变化?带 来事故或灾害吗?” 松山看看永野,似乎在询问是否可以回答大月的 问题。见永野点头,他做了个深呼吸,说道:“说到 结论,无法预测有什么变化。这跟不能预测未来是一 样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