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薄荷/曹文轩小经典

水薄荷/曹文轩小经典
作者: 曹文轩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水薄荷/曹文轩小经典
ISBN: 9787521200157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蜻蜓眼》以及“皮卡兄弟”系列、“大王书”系列和“丁丁当当”系列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权威奖项四十余种,并于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功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内容简介

导读 作品选自曹文轩幻想小说《大王书·黄琉璃》。从地狱逃出的“熄”篡夺王位,焚书愚民。一本奇书《大王书》却飞出火焰,寻找到牧羊少年茫做自己的主人。牧羊少年茫被拥立为王,带领军队与熄开战。《公石头母石头》以一个富有气势的比喻开篇:茫的军队“犹如一支利箭在空气中笔直穿行,嗖嗖作响”。 熄的大将“猺”驻守的城阻住了茫的去路。此城奇石护体,固若金汤。茫损兵折将,却久攻不下。作品正面书写了古战场的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宏大的战争场面,以冷静而内蕴激情的笔调渲染了正义与邪恶交战的惨烈。危急时刻,《大王书》指引茫寻求大自然中蕴含的神秘力量。茫从山中采来数车“母石头”,强大的引力令“公石头”垒就的城墙震动坍塌。《大王书》,不但改变了茫的命运,见证了茫的成长,更是冥冥之中的 “正义”与“理想”的化身。 作品中的茫、熄、猺等虽然都是出自幻想,却塑造得性格鲜明,极富质感。作品以怪异的“舞癖”突出了熄的邪恶与狂妄。每当猺的捷报传来时,熄会疯狂地“蹦跶”,并邀请他的巫师们共舞。丑陋怪异的舞姿正应了“群魔乱舞”之义。而茫在遥望自己的士兵葬身火海时,“像个孩子一样将脑袋夹在两膝之间”的哭泣,更让这个少年领袖形象变得真实可感。 公石头母石头 1 粮草充足、军械完备,茫军的东进一直十分顺畅,军队犹如一支利箭在空气中笔直穿行,嗖嗖作响。 这样的局势一直延伸到这年秋季——深秋,这支利箭突然中止在了空气里,并迅捷跌落,就仿佛射到了铜墙铁壁之上。 一座高大的城池,以无法解释的坚固,一下子就遏制住了茫军的锐气。 这座城全部以巨大的石块垒成。 茫军到达城下的时间,是那天的傍晚。军队在离城两三里外的一片狭长地带驻扎下来之后,柯便陪着茫骑马离开军营,向城池渐渐靠近。不知是荒原晚风的吹拂还是因为城池的高墙巍峨耸立,骑在马上的茫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这是他们走出峡谷之后,一路上碰到的最高大的城池。 苍茫的暮色中,它的上半截居然与天色融合在一起,朦朦胧胧,不见轮廓,非得专心去看,才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城垛和在城头走动的哨兵。 两乘坐骑一动不动地停留在暮色之中,直到天黑城头的灯笼一盏盏亮起。 城池显得更高更远,那灯笼仿佛悬挂在半空里,与天上的星斗混杂在一起。不是一个好天气,或是雾气,或是乌云,使那灯笼在高处忽亮忽灭,有一种令人发怵的神秘。 茫问:“守城是哪一位将军?” “猺。” “……” “熄的一员大将。” “……” 夜色中,他们掉转马头,慢慢走向军营。一路上,他们很少说话,只有夜风掠过秋树秋草时发出的干燥而单调的声音。 确定攻城的方案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总体思想是:攻打这样庞大的一座城池,不可处处开花,只可打开一道缺口,然后长驱直入。 这天凌晨,五十门一字排开对准了城门——说是城门,但并未见城门,那城门也早已被巨石堵上了。 太阳刚刚升起,阳光从城的背面反射到天空,金光万道。 茫一声令下,五十门火同时开火,但结果是大城岿然不动,那弹打在石头上,除了留下一些烟斑,石头竟然完好无损。硝烟过后,城还是城。城头上,藏在城垛背后的熄军,露出半边脸来,向神情一片茫然的茫军瞧着。其中有一个用手指着城下那些看上去威武雄壮的咯咯咯地笑着:“轰……轰……轰啊……” 说话间,又是一轮猛烈的轰击,大城却依然屹立。 柯感到十分纳闷:征战以来,拿下城池无数,其中石头垒的也有好几座,怎么这座城是如此的坚不可摧呢! 他下令:“给我死劲地填,猛轰!” 震耳欲聋的新一轮声音,使天幕都在颤悠,然而,那大城在明亮的阳光下,却显得更加雄伟与完美。 在《水薄荷》一书中,曹文轩以自己的创作阐释着他对本土幻想文学创作的标准与去向的理解,尤其强调了“幻想文学”在故事之外的“文学”之意。作家用独特的遣词造句营造出极独特的意境。首推寥廓的自然之景。作家为这个颇有传说色彩的幻想故事设置了诸多空阔、广袤、旷远的发生地,与故事的远古气质极为契合。其次是渗入强烈主体意识之景。作家为主体的感觉赋形,写活了人物所见、所感之景,主客交融,动人心魄。这些点睛之景,充盈着浪漫主义的气韵,如盛唐诗歌,写意、挥洒、意境阔达。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教授 崔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