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彩图注音版)
作者简介
曾琴,小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十五年,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写作,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内容简介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规:法度,准则。 训:教导、训诫。 弟:通“悌”,指尊敬兄长。 爱众:博爱大众。 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余:剩余。 学:学习。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约束自己,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努力实行的同时,如果有剩余的力量,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孝子岩的由来据传,东汉时期的进士姜诗曾因仕途不顺,而居住在三峡出口的一座山岩上。姜诗和他的妻子庞氏对年迈的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喜欢喝长江的水,姜诗就每天下山去挑,下山上山从不嫌累;他知道母亲喜欢吃鱼,就到河里去捉,无论酷暑严寒。 有一天,忽然下起了暴雨,刮起了狂风,姜诗挑水时,不幸落水,滔滔洪水,把姜诗卷走了。妻子庞氏为了不让婆婆伤心,强装欢颜告诉婆婆说姜诗外出求学了。从此,庞氏承担起了整个家庭重担。 有一天,庞氏正要下山挑水的时候,发现房子旁边突然涌出一股山泉,心里很奇怪,走近一看,泉水清亮亮的,用手捧起来一尝,泉水甜津津的。不多久,泉内竟跃出一对鲤鱼。从此以后,这口山泉四季流淌,鱼也总是捉不完。庞氏把这件奇事告诉乡亲们,有人说:这是你们夫妻俩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天助好人啊! 后来人们便把他们居住的地方美其名曰“孝子岩”,把姜宅旁的那股山泉称作“甘泉”或“孝妇泉”。 填一填。 “弟子规,圣人训”,这句话中的“圣人”是指 ,他的言行记载在这本书里。 根据下面的情景,在本篇的“品读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一说。 (1)小明很爱学习,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就会读书。 (2)小刚很关心周围的人,他很喜欢亲近德行高尚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3)在日常生活中,小红是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讲诚信的人。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呼:呼唤。 应:应该。缓:慢。 行:行动。 教:教训。 须:必须。敬:恭敬。 责:责备。 顺承:顺从。 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可慢吞吞地爱理不理。父母要求你做事的时候,应当即刻行动,不可借故推诿,更不可拖延偷懒。父母教训自己的时候,必须恭敬地仔细地听明白;如果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责备,必须顺从地接受批评,不可争辩,更不能强词夺理。 国学,是指体现我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也是指承载这个思想体系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与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国学经典的广为流传密不可分。这些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永恒的价值。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这些国学经典读物既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伦理等,又非常切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可诵可读,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许多教育专家根据儿童教育的生理特点,大力推荐中小学生学习国学蒙学经典,他们认为*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蒙学教育,并且推荐采用《三字经》等传统蒙学经典作为启蒙教材。为此,我们特编写了这套《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为了方便小读者阅读,本套丛书标注汉语拼音,并有注释、译文、经典故事,配精美插图。另外,我们还精心设置了能够帮助小读者理解原文的“阅读拓展”,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设问题引发思考,多角度谈感悟,引导小读者在生活中践行本课的国学精神,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