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作者简介
王军,男,汉族,山东莒南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九死一生记〉校注》《高语罕传》《高语罕年谱》等。参与编写《名家谈历史》《名家谈哲学》《名家谈国学》。先后在《诗刊》《文艺报》《文史天地》《北京文学》《红楼梦研究》等发表文章数百篇,多篇被《作家文摘》《小说选刊》及网站转载。
内容简介
一沿运河北上 运河穿城而过。 夜把扬州改变了,岸上河上全是灯火。 1.扬州春日 扬州春日,两重城墙上的晚霞渐次褪去,夜桥灯火次第点亮。 李商隐步出诸道盐铁转运使府邸,看夜市千灯,辉罗耀列在河的两岸。衙门临水,差役正在把他的行李放到官船上。 说是行李,其实只不过几件随身衣物、一箱书籍和手稿,唯有一个大件是锦瑟,这是妻子王晏悦留下的遗物。 诸道盐铁转运使是盐铁使和转运使的合称。盐铁使以管理食盐的生产及专卖为主,兼及银、铜、铁、锡等矿冶、茶业的专卖及征税,有时也兼管铸钱。转运使主管运输,主要是东南到洛阳、长安的粮食转运。这两个职务都是在唐朝中期以后设立的,诸道盐铁转运使常驻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是东南盐铁、漕运中心,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十分活跃。自从安史之乱给唐王朝沉重打击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长期陷入藩镇混战之中,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由于吐蕃趁安史之乱占据了河西和西域,传统的东西方丝绸之路断绝。扬州的地理位置紧接长江出海口,于是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贸易港口。 大食(古阿拉伯帝国)、波斯等国商人纷至沓来。由日本来华的商船,可直入扬州,也可由扬州开往日本。经南海来的外国商船,也可径泊扬州。江淮、湖湘、岭南、巴蜀等地的茶、米、丝、蜀锦等特产,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盐,也大多在扬州聚散。 此时,扬州和益州(今四川成都)的经济地位已经超越长安、洛阳,称为“扬一益二”。当朝在这两个地方均设立了盐铁使。 头一年,也就是大中十一年(857年),李商隐46岁。正月,李商隐的幕主、原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以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柳仲郢带李商隐同行,并奏请朝廷以李商隐为盐铁推官。李商隐担任盐铁推官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盐利、茶税、榷铜、铸币等税收案件的裁定处理。 李商隐担任的盐铁推官是个肥差。扬州的盐铁收益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一度占唐朝总收入的一半。可是李商隐秉性廉洁,不收取不义之财。有盐商在袖子里揣着金银想托他关照,他回绝说:“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1.著名作家阿来、王跃文、李洱、徐则臣联袂推荐,《李商隐》是一部文质兼美的长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 2. 王军的文笔厚重,故事波澜起伏。讲述李商隐跌宕起伏的人生,再现晚唐的精神脉搏与时代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