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心:一餐一饭有故事
作者简介
古琳晖,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学博士,全军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库入库专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二类岗位津贴。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军队级课题10项。获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奖、全军优秀政治理论优秀成果奖、全军党史军史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军优质课程奖、全军“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学观摩一等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内容简介
\" “盐娘”聂槐妆 我们都知道,食盐不仅是美味佳肴的重要调味品,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品。然而,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下,食盐一度成为红军战士们十分紧缺的物品。 人如果长期缺乏食盐会怎么样呢?当时,很多红军战士时常出现全身肿胀、身体无力的情况。而且,食言除了食用的功能以外,在药物极为缺乏的情况下,盐水也是清洗伤口的重要消毒用品。 1929年1月底,井冈山红军主力部队红四军刚下山不久,留守根据地的红五军和红四军32团寡不敌众,敌军最终占领井冈山,并对各个上山通道严防死守,企图将红军战士围困在山上。红四军32团的特务连只得隐蔽在山林中,由于部队伤员众多,AE16药品又十分匮乏,战士们的伤口长期得不到清洗消毒,再这样下去就会有发炎化脓致死的危险。这该怎么办呢?连长想了一个法子,派人送信出去,请茅坪乡的老百姓帮忙送盐上山。 然而,在国民党军队严密搜查下,为山上的红军战士送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反而要冒上巨大的风险。为此,当地百姓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将盐藏在篮子、竹竿里送上山,有的特意制作了有夹层的背篓,将盐藏在背篓里送上山。虽然这些方法一时骗过了敌人,但架不住敌人狡猾,不久还是被他们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上山的哨卡查得更严了。往日里,上山下山的人凡是有背着行囊、挎着篮子的,到了哨卡那里也不过是翻一翻、看一看,没有可疑之处便放行了。而现在,只要是身上多带一件东西的人,到了哨卡必得全身上下仔细检查,东西也得全都从行囊里倒出来一一查验。送盐上山的路几乎被堵死了,有不少百姓也因为被查出带盐上山而遭到了杀害。 这天,茅坪乡工农兵政府妇女委员聂槐妆干完农活回家,看到在自家门口徘徊的妇女主席,便问道:“主席,看你这么着急,是有什么任务要交给我吗?” 主席握着聂槐妆的手,急切地说:“现在有个非常紧急的任务要交给你,如今那山下的哨卡查得严,山上的红军官兵好久都没有盐吃了。没有盐啊,战士们的伤口处理不了,而且很多战士都已经出现全身肿胀的情况了,再这样下去也没法子继续打仗了。咱们得想个办法给他们送盐哪!槐妆,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聂槐妆毫不犹豫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然而,怎样才能蒙混过敌人严密的哨卡,将盐送到山上的红军战士那儿呢?聂槐妆整日冥思苦想,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了床边一件老旧的棉衣上。灵光一闪,她想出了一个妙计! 她先找来一盆清水,将盐倒入水中,待盐完全溶于水后,再把自己的棉衣放入盐水中,等到棉衣充分浸泡后,再把它放到火盆上烘干。聂槐妆为什么这样做呢?你知道这时盐都藏到哪里去了吗? 第二天,聂槐妆穿上烘干的棉衣,又在外面罩上一件布衫,便挎着装满山货的竹篮出门了。到了山下,她就遇到了敌军设置的关卡。几个哨兵正对着来来往往的老百姓吆喝着。 “站住,干什么去?”其中的一个哨兵拦住了聂槐妆,恶狠狠地问道。 聂槐妆沉着冷静地回答:“我上山看亲戚去。” 哨兵看到聂槐妆手里的篮子,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她一番,接着便粗鲁地翻腾开来。一时间,篮子里的山货掉了出来,聂槐妆赶紧蹲下身捡起山货,又镇定地对哨兵说:“您看看,真的就是一些串门子用的山货哪。”哨兵左瞧右瞧,实在没瞧出任何破绽,便只得放聂槐妆上山去了。 就这样,聂槐妆成功找到了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官兵。她连忙将棉衣脱下,让战士们泡在锅里煮沸,再将棉衣取出,等到锅中的水烧干,留在锅底的便是一颗颗盐粒了。现在你知道聂槐妆把盐藏在哪儿了吧?原来就藏在棉衣里呀!好一个聪明的姑娘。战士们看到这一幕,不禁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大家都亲切地称聂槐妆为“盐娘”。有了食盐,红军战士们的体力逐步恢复了,很多战士也因此保住了性命。 就这样,聂槐妆用同样的巧计又为山上的红军官兵送了两次食盐。然而,等到聂槐妆第三次上山时,却被哨卡的敌兵拦了下来。“你家什么亲戚?怎么三天两头上山去看?”其中一个哨兵认出了聂槐妆,她频繁上山看望亲戚的行为让敌人觉得十分可疑。但将她携带的行囊搜查几遍后又一无所获。狡猾而凶残的敌人这次没有放行,而是将聂槐妆抓了一起来,严刑拷打,还逼问她知不知道红军在山上的藏身之处。然而,聂槐妆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出半点消息。敌人见来硬的没有效果,便假惺惺地向聂槐妆承诺,只要她说出红军在那儿,就放了她,并给她一大笔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聂槐妆毫不动摇,宁死不屈。敌人最终没有任何收获,气急败坏地将年仅21岁的聂槐妆残忍地杀害了。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像聂槐妆这样机智勇敢、临危受命、不怕牺牲的英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与重要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在2021年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光辉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粮心:一餐一饭有故事》以“食物”为载体和线索,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故事,向小读者们展示了我党我军百年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些故事中所选取的食物品种,既有餐桌上常见的红薯、南瓜、苹果等日常食物,也有在艰苦岁月里的“特殊粮食”;故事涉及的人物多样,从多个层面、从多种角度来展现食物背后那些或感人、或振奋、或激励人心、或充满智慧的红色故事,引导小读者回顾历史,感悟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引导着小读者爱国爱党,珍惜生活中一粒粒宝贵的粮食,铸造属于自己的红色粮心。 \"